卷第六 神仙六(3/3)
,武帝就召来太王公问他,“你了解东方朔吗?”太王公说:“我不了解。
”武帝问:“你有什么特长呢?”太王公说,“我对星宿历法有研究。
”武帝问他:“天上的星宿都在吗?”回答说,“诸星都在,只有木星失去了十八年,现在又出现了。
”武帝仰天叹息说:“东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道他就是木星啊!”心里很难过。
东方朔其余的事在别的书中都有记载,这里就不多写了。
王乔
王乔,河东人也,汉显宗时为叶令。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诣京朝。
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
言临至,必有双凫从东南飞来。
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舄焉,乃四年时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每当朝时,叶县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
后天忽下玉棺于庭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
乔曰:“天帝欲召我也。
”乃沐浴服饵,卧棺中,盖便立复。
宿昔乃葬城东,土自成坟。
其夕,县中牛羊皆流汗喘乏,人莫知之。
百姓为立庙,号‘叶君祠’,祷无不应,远近尊崇。
帝诏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
或云:“即古仙人王乔也,示变化之迹于世耳。
”(出《仙传拾遗》)王乔是河东郡人,汉显宗时任南阳郡叶县县令。
王乔有仙人的道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就到京城朝见皇帝。
皇帝因为他进京太勤而奇怪,而且他每次来时即不骑马也不乘车,就密令太史官偷偷察看。
太史官察看后向皇帝奏报说,“王乔每次到京城来时,准有一对野鸭子飞来。
”皇帝就派人等野鸭子再飞来时张网捕捉,结果网里捕到的是一双鞋子,这鞋还是汉显宗四年时赏给尚书的那双鞋。
每次王乔来朝见时,叶县县衙门前的堂鼓就会不敲自响,鼓声可以传到京城。
后来,有一天忽然从空中降下一具玉石棺材,停在大堂院里。
县衙的官员们一起推挪那口玉棺,玉棺一点也不动。
王乔就说,“这是天帝要召我去呢。
”于是王乔就洗了澡吃了药,自己躺进玉棺中。
他一躺进去,棺盖就自动盖上了。
然后大家把玉棺埋在城东,玉棺入土后,泥土自动堆成了坟墓。
这天夜里,叶县的牛羊都流汗气喘,不知是怎么回事。
百姓立了庙,叫“叶君祠”,祈祷求告都很灵验,远近的人都很信服崇敬。
皇帝让人把堂鼓迎进京城放在城外都亭中,鼓再也没响过。
有人说他就是古时的仙人王乔,来向世人显示神仙变化的功力。
周隐遥
周隐遥,洞庭山道士,自云甪里先生之孙。
山上有其祖甪里庙甪里村。
言其数世得道,尝居焦山中,学太阴炼形之道,死于崖窟中。
嘱其弟子曰:“检视我尸,勿令他物所犯。
六年后,若再生,当以衣裳衣我。
”弟子视之,初则臭秽虫坏,唯五脏不变,依言闭护之。
至六年往看,乃身全却生。
弟子备汤沐,以新衣衣之。
发鬒而黑,髭粗而直,若兽鬣也。
十六年又死如前,更七年复生。
如此三度,已四十年余,近八十岁,状貌如三十许人。
隋炀帝闻之,征至东郡,颁赐丰厚,恩礼隆异。
而恳乞归山。
寻还本郡。
贞观中,召至长安,于内殿安置,问修习之道。
对曰:“臣所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物,利唯一身。
帝王修道,一言之利,万国蒙福。
得道之效,速于人臣。
区区所学,非九重万乘之所修也。
”恳求归山,寻亦随其所适。
(出《仙传拾遗》)
周隐遥是洞庭山中的一位道士,自称是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的孙子(甪,音lù)。
并说洞庭山上有他的祖父的甪里庙和甪里村。
他说他已经连着好几世都得了道,曾住在江苏镇江的焦山里,学太阴修炼解脱肉身的道术,死在山洞里。
死前他嘱咐弟子说,“要好好看守我的尸体,不要什么东西伤害侵犯。
如果我六年后能够复活,就给我穿好衣裳。
”他的弟子们看守着他的尸体,看着尸体渐渐腐烂被蛆虫咬坏,只有五脏一点也没变,于是就遵照他生前的嘱咐细心照看。
到了六年头上再去看时,果然复活了。
弟子们给他洗了澡,换上新衣服。
这时他的头发又密又黑,胡子又粗又直,像是野兽的鬃毛一样。
过了十六年,周隐遥又像上次一样死了,过了七年又复活了。
这样死死活活地反复了三次,已经过了四十年,周隐遥也快八十岁了,但容貌仍像三十多岁的人。
隋炀帝听说后,召他到东都洛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对他十分尊重,希望他在朝里作官。
但周隐遥却向炀帝恳求让他归山。
后来他回到了家乡。
唐贞观年间,又把他召到长安,皇帝把他接到内宫,向他请教修道的方术。
他回答说,“我修炼的那点道术,只是为了个人的意志,功力达不到身外,只对自身有益。
帝王所修的道,一句话就可以使万民得福。
帝王修道也比臣民成功得快。
我的那一点点道术,怎么能教你这身居皇宫的万乘之尊的皇帝呢?”周隐遥再三恳求放他归山,皇帝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回山修道去了。
刘商
刘商者,中山靖王之后。
举孝廉,历官合淝令。
而笃好无为清简之道。
方术服炼之门,五金八石,所难致者。
必力而求之。
人有方疏,未合炼施效者,必资其药石,给其炉鼎,助使成之,未尝有所觊觎也。
因泛舟苕霅间,遂卜居武康上强山下。
有樵童药臾,虽常草木之药,诣门而售者,亦答以善价。
一旦,樵夫鬻樵,有术一把,商亦厚价致之。
其庭庑之下,篱落之间,草木诸药,已堆积矣。
忽闲步杖策,逍遥田亩蹊隧之傍,聊自怡适,闻藂林间,有人相与言曰:“中山刘商,今日已赐真术矣,盖阴功笃好之所感乎。
”窥林中,杳无人迹。
奔归取术,修而服之。
月余,齿发益盛,貌如婴童;举步轻速,可及驰马;登涉云岩,无复困惫。
又月余,坐知四方之事,验若符契,乃入上强洞中。
咸通初,有酒家以樵叟稍异,尽礼接之。
累月复一至,因谓酒家曰:“我山中刘商也,夙攻水墨,愿留一图,以酬见待之厚。
”使备缯素,而约以再来。
一日果至酒家,援毫运思,顷刻而千山万水,非世工之所及。
将去,谓酒家曰:“我祖淮南王,今为九海总司,居列真之任。
授我以南溟都水之秩,旬日远别,不复来矣。
”如是十许日,天色晴霁,香风瑞云,弥布山谷,樵者见空中骑乘,飞举南去。
(出《仙传拾遗》)
刘商是陕西中山靖王的后代,曾被举荐为孝廉,作过安徽合淝县令。
他爱好清静无为的老子学说,热心于服丹方修炼自身的方术,金、银、铜、铅铁这五金和炼丹用的丹砂、雄黄、雌黄、空青、硫黄、云母、戎、硝石这八种石料,他都想尽方法去搜寻齐全。
如果有人得到炼丹的秘方却没法实验炼制时,刘商就慷慨地把自己收集的药石原料送给他,并送给他炼丹炉和锅,帮助他炼成,自己一点也不想从中得什么好处或想占有人家的成果。
有一次,刘商坐船在浙江天目山的苕溪和霅(音xiá)水之间漫游,后来进了浙江湖州武康县的上强山隐居起来。
砍柴的少年或采药的老人,只要到他门前来卖柴卖药,刘商都能给个好价钱买下来。
有一天,一个砍柴的来向刘商卖柴,手上还拿着一把白术草药,刘商也给了他不少钱把那把白术买下来。
其实刘商的院子里各种草药已堆了很大一堆了。
这天他拄着拐杖在野外田地小路上很悠闲的散步,忽然听见丛林里有人谈话说,“中山人刘商,神已经把神药白术赐给他了,这是由于他长期积累阴功和专心修道的意志感动了神吧!”刘商仔细察看树林,没发现一个人影。
就跑回家去拿出那把白术,结合自己的修炼服用下去。
过了一个多月,牙齿更结实了,头发更密了,面容变得像孩童。
走路又轻又快,可以赶上奔跑的马。
攀登高入云端的山峰一点也不觉疲乏。
又过了一个多月,不出门就知道天下的事,比算卦预卜还要灵验,就进了上强山的石洞里继续修炼。
咸通初年,有一个卖酒人看见一个打柴老人不同于凡人,就以厚礼接待了老人。
老人过了一个月又到酒店来,对卖酒人说,“我是上强山中的刘商,长时间画水墨画,今天来是想给你留一幅画,以酬谢你对我的款待。
”刘商让卖酒人准备一块画画用的白绸布,并约好了日子来画画。
一天刘商果然来到酒家,拿起笔来构思了一会儿,很快就在这布上画出了千山万水,那技巧不是世上人所能有的。
临走时对酒家说,“我的祖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他现在任九海总司的官职,是仙界的职位。
他任命我作管辖南海的职务,过十几天我们就要久别,不能再来看你了。
”过了十几天,天空晴朗无云,山谷中吹拂着香风,翻卷着祥云,砍柴的人看见空中有个骑着什么的人向南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