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死十六七。
”《纪年》云:“晋献公二年春,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取玉马,玉化为蜮,以射人也。
”(出《感应经》) 据《玄中记》记载,蜮可以气息射人,距离人三十步远,就能射中人的影子。
凡被射中的人,十有六七会死去。
又据《纪年》上说,晋献公二年春,周惠王住在郑国,郑国的一个人进王府去取玉马,玉马已变为蜮,开始用气射人。
化蝉 齐王后怨王怒死,尸化为蝉,遂登庭树,嘒唳而鸣。
后王悔恨,闻蝉鸣,即悲叹。
(出崔豹《古今注》) 齐王王后因怨恨君王生气而死,尸体变为蝉,便落在院里树上,“嘒嘒”地鸣叫不停。
后来齐王很悔恨自己,每次听到蝉鸣,都悲叹不已。
揖怒蛙 越王勾践既为吴辱,常尽礼接士,思以平吴。
一日出游,见蛙怒,勾践揖之,左右曰:“王揖怒蛙何也?”答曰:“蛙如是怒,何敢不揖?”于是勇士闻之,皆归越,而平吴。
(出《
有一天出去游玩,看见一只蛤蟆在发怒,勾践便向它作揖。
左右问道:“大王为何向一只发怒的蛤蟆作揖?”勾践回答道:“这只蛤蟆对我如此发怒,我哪里敢不作揖。
”于是勇士们听说了此事,他们都纷纷投奔到越国,因而消灭了吴国。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
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
”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出《小说》) 汉武帝到甘泉去,在行走的路上遇上一条虫子,红色,脑袋上牙齿耳朵鼻子全都有,看到的人没有能认识的。
于是汉武帝派东方朔去察看。
东方朔回来后禀告说:“此虫名叫怪哉。
从前经常捕捉无辜百姓,人们都很忧愁怨恨,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大概是感动了上天,由这怨愤之气凝聚而生成的,所以起名叫怪哉。
此地一定是秦朝当年的监狱旧址。
”于是立即查找地图,果然象东方朔所说。
汉武帝又问:“怎么可以去掉此虫?”东方朔道:“凡是忧愁的人,喝了酒就解除了,因而用酒浸泡它即可消灭。
”于是汉武帝派人将虫子捉来放在酒中,不一会就化解分散了。
小虫 汉光武建武六年,山阳有小虫皆类人形,甚众。
明日,皆悬于树枝死。
(出《广古今五行记》)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山阳有小虫全都像人的样子,很多很多。
第二天,全部悬吊在树枝上死去。
蒋虫 蒋子文者,广阳人也。
嗜酒好色,挑达无度。
每自言:“我死当为神也。
”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山下,被贼击伤额,因解印绶缚之,有倾而卒。
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子文于路间,乘白马,执白羽扇,侍从如平生。
见者惊走,子文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地神,福(“福”字原缺,据本书卷二九三“蒋子文”条补)尔下民。
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
”是岁夏,大疾疫,百姓辄恐动,颇窃祀之者。
未几,乃下巫祝曰:“吾将大启(“启”原作“咎”,据本书卷二九三“蒋子文”条改)福孙氏,官宜为我立祠,不尔,将使虫入人耳为灾也。
”俄而果有虫虻,入人耳即死,医所不治,百姓愈恐。
孙主尚未之信,既而又下巫祝曰:“若不祀我,将以大火为灾。
”是岁,火灾大发百数,火渐延及公宫,孙主患之,时议者以神有所归,乃不为厉,宜告飨之。
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其子绪为长水校尉,皆加印绶,为立祠宇以表其灵,今建康东北蒋山是也。
自是疾厉皆息,百姓遂大事之,《幽明录》亦载焉。
(出《
常常自言道:“我死后将成为神仙。
”汉朝末年,任秣陵县尉。
有一次他追击强盗到山下时,被强盗击伤了前额,于是他解下来拴印的丝带把伤口缠绑上,可是过了不久便死去了。
然而到三国时的吴先主初期,与他当年一起共事的老官吏竟在路上又遇见了他。
他骑着白马,手拿白色羽毛扇,随从们也如当年在世时的一样。
遇见他的人惊慌而逃,蒋子文便紧追上去,对那人说:“我是这里的神仙,要造福于这里的百姓。
你可告诉百姓们,为我修建祠庙,不然的话,将会有大灾降临。
”这年的夏天,果然发了大瘟疫。
百姓当时都很恐惧,很多人都偷偷地祭祀他。
不久,就对巫师下令道:“我将为吴主孙氏带来很大的福气,而官府必须为我修筑神庙。
不这样,我将会让虫子钻入人的耳朵,而造成灾难。
”不久,果然就有虻虫钻进人耳朵而死人的事发生,医生也治不好,百姓更加害怕,而吴主孙氏还不相信。
接着又对巫师下令道:“如果再不祭祀我,将会发生大火灾。
”这一年,火灾发生了一百多次,火势渐渐蔓延到吴主的宫殿,吴主十分忧患。
当时议事的臣僚们认为神必须有所归宿,才不会成为祸患。
应该敬告他我们将祭祀供奉他。
于是派使者去敬告,加封蒋子文为中都侯,提拔他的儿子蒋绪为长水校尉,全都加佩印绶,并为他立庙宇以显扬他的神灵。
现在建康东北蒋山上的庙就是当年为他修造的。
从此各种疾病祸患再也没有了。
于是百姓便一直隆重地祭祀他,此事《幽明录》也有记载。
园客 园客者,济阴人也,姿貌好而良,邑人多愿以女妻之,终不娶。
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服其实。
一旦有五色蛾止其旁,客收而荐之。
至蚕时,有女夜半至,自称客妻,道蚕之状。
客与具蚕,得百二十头茧,皆如瓮。
缲一头,六十日乃尽。
讫则俱去,莫知所如。
济阴人设祠祀焉。
(出《列仙传》) 园客,济阴人。
相貌好而又善良,城中人很多想把女儿许配给他,园客始终也没娶妻。
他经常种一种五色香草,积攒了几十年,吃那草的果实。
有一天一只五色蛾落在他身旁,园客把蛾收藏在家并放草席上。
到了要变蚕蛹时,有一女子忽然在半夜时来到他家,自称是他的妻子,并向他讲述了如何变成蚕的样子。
于是园客与她一起变成了蚕,做了一百二十只蚕茧,都像瓮那么大。
从一头抽丝,要抽六十天才能抽完。
做完茧后就一起走了,谁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济阴人立祠庙为他们祭祀。
乌衣人 吴富阳县有董昭之者,曾乘船过钱塘江。
江中见一蚁著一短芦,遑遽畏死,因以绳系芦著舡。
船至岸,蚁得出。
其夜,梦一乌衣人谢云:“仆是蚁中之王也,感君见济之恩,君后有急难,当相告语。
”历十余年,时所在劫盗,昭之被横录为劫主,系余姚。
昭之忽思蚁王之梦。
结念之际,同被禁者问之,昭之具以实告,其人曰:“但取三两蚁著掌中语之。
”昭之如其言,夜果梦乌衣云:“可急投余杭山中。
天下既乱,赦令不久(久原作及,据明抄本改)也。
”既寤,蚁啮械已尽,因得出狱,过江,投余杭山。
旋遇赦,遂得无他。
(出《齐谐记》) 吴地富阳县有个叫董昭之的人,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看见江中有一只蚂蚁附着在一根短芦苇上,惶恐失措,害怕死去,于是他用绳子牵引着芦苇带到船上来。
船到了对岸,蚂蚁得救。
那天夜里,他梦见一个黑衣人向他道谢道:“我是蚂蚁王,感谢你救我过江之恩。
你以后如有急难之事,请告诉我。
”过了十几年,当时他住的地方有盗贼,董昭之则被蛮横地指责为强盗头子,被关押在余姚县。
董昭之忽然想起蚁王托梦之事,正当他思念此事时,有一个一起被关押的人便问他在想什么,董昭之如实相告。
那个人说:“你只要捉两三只蚂蚁放在手上对它一说你想要问的事就可以。
”董昭之像他所说的做了,夜里果然梦见黑衣人对他说:“你可立即投奔余杭山中。
天下已经大乱,赦令不久就会下来。
”等他醒了时,蚂蚁已经咬断了他的刑械。
因而他能够逃出监狱,过了江,逃进余杭山。
接着遇到大赦,这才没有别的事。
朱诞给使 淮南内(“内”原作“囚”,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