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还要相辞,家人们已经去了,只得上前拜谢。
文炜先与如玉送酒道:“随便饮食,有亵世台。
“如玉推让再四,让于冰独坐了一桌,他与文炜、林润坐一桌。
从此日为始,如玉主仆就在文炜家住下。
晚间,如玉和张华在东书房安歇,于冰在西房与林润改做文字。
到第三日午间,管门的人走来说道:“有衡山来的两位客人,寻访冷太爷说话。
”于冰就知道是城璧、不换来了,心中嫌怨道:“他两人才学会些小法术,便这般云行雾驰,乱跑起来;况我起身时那样嘱咐,又来做甚么?”朱文炜问于冰道:“此二位是谁?”于冰道:“是我的两个道友。
”随向管门人道:“就烦你请他们入来。
”文炜听了“道友”二字,知是有来历的人,随即整衣迎接。
至二门前,见一胖大汉子,庞眉河目,紫面丹唇,一部长须比墨还黑,飘飘拂拂,直垂在脐下;头戴宝蓝大毡笠,身穿青布袍,腰系丝绦,足踏皂靴。
文炜心里说:“这人汉仗仪表,到与林大哥差不多,只是这一部连鬓胡须,就比他强几十倍了。
”又见后面相随着个瘦小汉子,二目闪烁有光,面色亦大有精彩,长着几根八字胡须,戴一顶紫绒毡帽,穿一领蓝布袍,也是腰系丝绦,足踏皂靴。
文炜知是异人,恭恭敬敬的让到东书房行礼。
如玉看见是
礼毕,城璧和不换与于冰深深一揖,然后大家就坐。
文炜举手问道:“二位先生贵姓?”于冰俱代为说讫。
文炜道:“二位先生从何处来?”城璧道:“还未请教贵姓,想定是朱老爷了?”文炜道:“正是贱姓。
”城璧道:“我们系从湖广衡山来。
”文炜道:“几时动身的?”不换道:“是今早动身的。
”文炜大惊道:“好几千里,片刻即到,非驾云御风,何能至此?真冷老伯之友也。
”于冰道:“我起身时,那般叮嘱你二人又来做什么?”城璧道:“我因董公子在此,心上悬计他,故来走走。
”于冰道:“是林公子,那有董公子?“城璧随即改口道:“是我说错了。
”于冰又道:“你二人来已不守清规,怎么俗妆打扮?这是保说?”不换道:“二哥原不肯改妆,是我因朱老爷是京官,来许多道士到他府上,恐怕人议论,因此扮做俗人,不过暂时改用。
”文炜道:“究系二位先生多心。
”左右送上茶来,大家吃讫。
城璧向如玉道:“我们在贵庄分手后,到如今也是五六个年头。
”如玉道:“那日三位去后,小弟差人遍访无踪,真是去得神妙之至。
”文炜道:“素日都相识么?”如玉道:“三位俱在寒家住过几天。
“城璧道:“公子不在家中享荣华,受富贵,到朱老爷这边,有何贵干?”如玉道:“我与诸公俱系知己,说也不妨。
小弟年来否败之至,今无可如何,寻访冷先生,指一条明路,做下半世地步,到不是专来朱大人府上的。
”城璧笑道:“我们都是几个穷道士,有什么明路指人?”如玉不由的面红起来。
于冰急以目视城璧,城璧才不言语了。
午错时候,家人们摆了一桌果食,一桌荤席,城璧、不换和于冰坐。
林润从西书房过来,看见城璧大喜,又见不换也在,连忙上前叩拜,复叙别踪,和如玉、文炜同坐。
闲谈到二鼓方散。
城璧等同于冰在西房,如玉仍归东房。
次日午饭时,于冰将林润三场文宇,并殿试的策文,俱各改好。
至第二日,是初六日,文炜差人送林润入内城去了。
这日早饭后,于冰同着众人,从袖内取出一道符,又柬帖二联,向如玉道:“公子年来困苦已极,我二年前有言在先:公子若到不得意,只管入都,我包你一套天大的富贵。
今气运已至,时不可失,可将我这一道符,出城后即戴在帽子内;还有柬帖二联,揣在怀中。
有极难事,到万不可解脱处,可将我第一联柬帖诉看,自有妙应。
第二联也是如此。
上面我俱写先后,不可乱拆。
你若是偷着先后了,即泄露天机,那时必有奇祸,休怪我不早说与你。
至于做文墨、用诗词歌赋等项,万一做不来时,你只暗中叫我的姓名几声,我自助你成功。
你此刻速出南西门,定有意外机缘凑合。
将来到富贵时,却不可忘了贫道。
“如玉心上有些不信。
于冰道:“你体要小窥了我那一道符和那两联柬帖,误了你的大事。
”如玉接来,揣在怀中,心上还有些迟疑。
于冰道:“只管去罢,我不是欺你的人。
”朱文炜按说道:“温世台,冷老伯教你去,你就去。
我的夫妻离合、功名成就,都是冷老伯作成,才有今日。
你狐疑怎的?”遂将自己的事,大概说了一遍。
如玉方诚信不疑,欣喜欲去。
于冰又嘱咐道:“此去只可你独自去,张华同去不得。
”如玉连声答应,叩谢了于冰,拜别了众人,欢欢喜喜走出厅外。
众人送他出了大门,张华赶上问讯,被如玉骂回。
众人送了如玉,同到厅内坐下。
城璧等一齐问道:“温公子这一去,果然可得大富贵么?”于冰大笑道:“此人本是名门世胄,富贵儿郎。
只因他幼年丧父,教戒无人,日夜狐朋狗友,做嫖赌场中生活,年来叠遭变故,弄的家败人亡。
今日穷及,投奔于我,我念他一身内骨,大有根气,他也不是今生便有,也是修炼几世,方能完足,实不忍心弃置于他。
又知他世情过重,若不着他大大的富贵一番,他就做鬼也必抱屈地下。
我已劝化过他几次,此番要如此如此,满他的志愿。
他若仍是痴迷不悟,乃真下愚不移之人,弃之可也。
”众人听了,俱各大笑,说道:“妙哉!妙哉!非有通天彻地的手段,不能有此施设。
”正是: 欲醒痴儿须用假,假情悟后便归真。
真真假假君休论,假假真真是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