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野仙踪> 第七十四回 寄私书一纸通倭寇 冒军功数语杀张经
第七十四回 寄私书一纸通倭寇 冒军功数语杀张经(3/3)
日午时交齐;有不肯捐输、或以一半交送者,无论绅衿、士庶、铺户,或拿本人,或拿家属,百般追呼,必至交了银子方才住手。
虽欲欠一两五钱者亦不能,比钱粮更紧二三十倍。
其中书役藉端私收,或仗地方官势,余外索诈。
倭寇还在杭州,苏州到早被劫掠,弄的城里城外人人恨怨,户户悲啼!投河跳井、刎颈自缢者,不下二三十人!赶办至第二日午时,即起结了八十余万两,还不肯罢休。
司道们私相计议,怕将地方激变,各轮流着亲去府县衙门查点数目,见已多出二十余万两,立令停止。
那府县书役人等,城中不敢催讨,皆散走各乡索诈。
直至司道查拿重处,星夜在各乡镇帖了告示,书役人等方才罢手。
至第三日早,司道率同府县,到巡抚前商议:与赵文华交六十五万,下余十五万余两存作公项,也是防备赵文华再行多要之意。
文华除与倭寇外,还净落了二十五万两,快活到绝顶!赏了丁全、吴自兴各一万两。
又计算日期,预派山东随营参将一员,监押十只战船,带兵去塘西交割银两;密嘱成事之后,保举他做副将;若他属下兵丁敢泄露一字者,立即斩首!又每船都有家人一名看守,丁全、吴自兴是交割之人。
船上都插了五彩凤旗,外又加大旗一面,写“巡哨”二大字,饰人眼目。
一边行文浙抚张经,使他知道差参将某人巡哨,免其心疑。
又言明定于某日,兵至平湖,一同征进。
张经见了文书,立即点验人马船只,好同钦差征讨。
赵文华银船到塘西,早有倭寇接应,收查银数。
次日丁全等俱回,详言交割银两,并无异辞。
定於二十五日钱塘江一战归数。
次日丁全等俱回,详言交割银两,并无异辞。
定於二十五日钱塘江一战归海。
文华深喜。
至二十日,水陆大军起行,张经亲来迎候。
二十三日,兵至塘西。
探子报说:“夷目妙美于昨晚将城内外抢压的子女、金帛,尽行打发远去;今日辰刻时分,率众都入钱塘江中停泊,城内一贼俱无。
不知是何意见?”文华听了,心中暗喜,急催军前进。
张经道:“倭贼空城而去,必有诡谋,大人还要缓行,再差人打听动静。
”宗宪亦以为然。
文华道:“兵以气胜,一犹豫间,军气惰矣。
此等见解,非二公所能知也。
”水陆军到杭州,果然城内并无一贼。
问百姓们,都说贼船尽停泊在钱塘江内。
文华传令水军尽停城外,命张经总理;自己带兵入城,以防不虞。
住宿了一夜。
次日五鼓,发令箭晓谕各船将士,天一明,俱着聚齐在候潮、草桥、螺蟣三门,随他杀贼。
他又恐怕张经多事,万一追杀倭寇过急,弄的失了和气,认真战起来,还不得!于是将张经、胡宗宪,俱着和他在一枝大战船上。
他手执令旗,命中军船上起鼓。
须臾,各船鼓声如雷,众水军在江中约走有四五里水面,远见贼船,俱雁翅般排列。
文华将号旗一指,各船俱杀上前去。
忽听得倭寇船中一声大炮,各将船头掉转,如飞的向海口去了。
众军将见倭寇退去,各放乌统大炮追赶,约赶有二里水面,文华便叫鸣金。
少刻,金声乱响,各船军将把船拨回,听候将令。
张经道:“贼一矢不发,便行退兵,必系诱敌,大人收军极是。
“赵文华勃然变色道:“你尚以倭贼为诱敌耶?此皆托天子洪福,诸将箭无虚发。
乃能成此大功!鸣金收军,正是穷寇勿追之意。
你看江水尽赤,还要杀贼到什么地位?”张经忍不住大笑起来。
文华见张经大笑,不由的耳红面赤,也大笑了。
于是大声传令,着各船奏乐,齐唱凯歌回城。
回到城中,文华直至巡抚衙门,让胡宗宪同坐大堂,宗宪再三不肯正坐,文华一人正坐了,并未让张经一句。
张经此时也自知得罪下他,让宗宪在左,自己在右坐了。
文华满面笑容,用许多大功大捷的话奖誉诸将,诸将皆出意计之外。
吩咐水师仍在城外,陆路军将分一半入城值宿。
也不言及被害百姓如何赈恤,残破府县如何整顿,各海口如何防守,一免后患。
约宗宪入后堂饮食,巡抚张经到得另寻地方居住。
文华连夜修本报捷,并参巡抚张经。
上写道:
兵部尚书臣赵文华,一本为报功罚罪事。
臣于六月十四日抵镇江,调集水师;至八月初旬,船只器械尚未完备。
彼时贼首夷目妙美,正率众攻击杭州,臣随星夜行文,知会巡抚张经,励其固守五日,臣定率众解围。
又虑张经懦弱性成,恐误国事,水陆各先遣兵二万,在杭城十五里外屯扎,遥为声势。
不意张经于初八日夜间,领众弃城,出北关门,至平望地界,致令倭寇尽劫仓库,屠戮官民,伤心惨目,莫可名状。
惊闻传至,臣与贼誓不两立矣!于是日晚进兵,十九日午抵塘西。
探知倭贼闻大兵至,已尽数移入钱塘江内,列阵以待我兵。
臣即率诸将先入江口,饬令胡宗宪为后援,张经亦押船继进。
遥望贼船蜂屯蚁聚,战舰何止数千余只!斯时臣率前军鸣鼓,直搏贼众,炮尽而继之以乌统,乌统尽而继之以弓矢,弓矢尽而兵刃相接,臣船被贼围数匝,刀中臣盔立破,幸宗宪军至,各拚命相持。
历午未申酉四时,贼始大败,江水尽赤。
是役也,斩倭寇三万七千有奇,夺海船五百余只。
此皆仰赖圣上洪福,诸军将血战之效也。
臣念穷寇毋追之戒,追逐至海口始还。
凯旋后,查问张经,伊于未战之前已先归城内,藉言以巡逻未尽倭寇为辞。
似此丧师误国之流,断难片刻姑容!浙省被陷郡县,无一非张经委靡退缩所致。
伏祈宸刚独断,将张经速正典刑,为大臣不用命者戒!至招抚老幼,赈济灾黎,已属宗宪办理。
臣又分水陆遣将,于倭贼存留地界搜拿,其诸海口,臣自妥行布置,无廑圣虑。
所有得功将士,俟各路收功后,再行录呈。
臣文华无任欢欣舞蹈之至。
谨奏。
捷闻到京,严嵩甚是畅快,以为荐举得人。
天子览奏大悦,加文华太子太保,颁赐玉带蟒衣,荫一子为锦衣千户,胡宗宪加升兵部侍郎,即署浙江巡抚;诸将俟平定后,交部叙功。
知浙省帑空虚,令苏州巡抚于藩司库内拨银三万两,赏战胜士卒,又下旨:将张经于杭州城内,即行正法。
旨意一到,文华率众谢恩,将张经拿付法场。
张经沿街大叫道:“我张经于未署巡抚之日,前巡抚王忬已失陷数郡。
这时兵微将寡,日盼赵文华救应。
赵文华在苏、扬二府,大索金帛,拥三省人马不来救应。
我与倭寇前后大战两次,杀贼五千余人。
虽杭州失陷,实系我力不能支,非张经怕死之过也!我近日才知:赵文华着苏州地方官,向本城绅衿、士庶捐犒赏军银八十余万两,遣家人与倭寇夷目妙美暗中交通,以查访贼情名,拨战船十只,送银六十万两,买得倭寇退归海岛。
随征兵将,一矢未折,一贼未伤,假冒军功,今日反参奏杀我,我死后,必为厉鬼报仇!众位若不信我话,苏州与浙江,相隔能有多远?到苏州问这八十多万银子,绅衿、士庶、并铺户商人,是那一家没有出过?那一家不是受害之人?”从绑拿后,即吆喝此话,一直到法场。
皆因他是本地巡抚,又被赵文华参的冤枉,因此由他缓缓行走,在街道上任意吆喝。
军兵百姓这日看者,何止数万人,无不痛惜!看《明史》并张经本传,所载极详。
闻其死,有“天下冤之”一语。
“六十万两银子买退倭寇“话,无不家传户议。
只两三天,江南通省皆知。
苏州人被赵文华同各衙门书办、衙役刮去了一百一十多万银子,如今听知是买退倭寇,又假冒军功,屈杀了张经巡抚。
这匿名帖子,从江南起,直贴到赵文华寓处。
词曲对联都有,有做的极精工的,还有骂的极痛快的。
赵文华见了,又羞又气,深悔当时不该参张经;又怕风声传到京师,心中添了无数的愁虑。
孰不知此等音信最快,只十数天早传到都中。
言官闻之,皆惧怕严嵩,无一敢参奏其事者。
当赵文华参张经本章到了朝中,明帝大怒,彼时给事中李用敏、御史阎望云,各上本保奏张经,将二人俱革职,廷杖六十。
正是:
奸臣伎俩惟营私,卖国欺君无不为。
可惜张经刀下死,教人千古叹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