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野仙踪> 第七十七回 读谕单文华心恐惧 问贼情大猷出奇谋
第七十七回 读谕单文华心恐惧 问贼情大猷出奇谋(3/3)
大人的调度,做巡抚的功德。
”明远又道:“胡大人探得贼势甚大,将杭州交付两司,去江宁与总督陆大人商议退敌之策。
陆大人具奏入都,朝廷差赵大人复来领兵。
胡大人连夜到镇江,与赵大人一同起兵。
行至常州左近,闻倭寇将苏州攻破,急调水陆军马退回镇江。
”文炜笑道:“这是为常州与苏州又近些,万一倭寇杀来,便须交战,因此退回镇江。
倭寇到镇江,他又退回扬州。
假如倭寇到扬州,他定必退回淮安,倭寇若到了淮安,他定没命的过黄河矣!”说罢,大笑。
众将亦各含笑不言。
明远又道:“至九月二十七日五鼓,赵大人与胡大人带水师五万,在大江中与倭寇相遇。
两军未交,赵大人便拨船回走,众将亦各退避,被倭贼炮箭齐发,伤了我们无数军士,遂一齐败将下来。
彼时镇江城外,驻扎河、东两省人马,城内亦有军兵。
赵、胡两大人若督兵回战,也还胜败未定。
不意二位大人领兵直奔扬州,河、东两省人马亦各陆续跟来,此常州、镇江两府之所由失也。
倭贼料赵大人不敢再来争战,又见不遣兵救援各郡县,因此率贼众由溧水、句容取路,攻围江宁。
陆大人也不出城交战,日夜同兵民互守,屡次向赵大人求兵相助,赵大人一卒不发。
今倭寇攻打江宁已及一月,尚未攻破。
近闻夷目妙美大是气恨,将各路贼众数万,俱行调集江宁城下,并力合攻已四昼夜矣。
若过几日,只怕陆大人支持不来,乞众位大人早定良谋!”林岱拍案长叹道:“江浙两省数十万生灵,皆死于赵大人一人之手,言之痛心!”俞大猷道:“前在淮安发谕单,示知中军,差精细军卒百人,打听倭寇动静。
前日昨晚,伊等陆续俱回,探得倭寇大众尽数屯集在江宁城下。
今陈明远所言,与探子相合。
刻下江宁危在旦夕,虽一日亦不可缓。
诸位将军,谁非朝廷臣子?可各按营头,即将衣甲、器械、船只、火炮整备完妥,我们只在早晚进兵。
设有不齐、苟且塞责者,一经查觉,朝廷自有军法,我三人不敢容情也。
”众将答应退去。
大猷又道:“我有一条拙计,与二位老弟相商举行。
”文炜、林岱喜道:“愿闻大哥妙谋。
”大猷道:“倭寇举动,与苗蛮情性大概相同:胜则舍命争逐,败则彼此不顾;惟利是趋,不顾后患;人数虽多,总算乌合之众,难称纪律之师。
今群贼尽积江宁,他为是省城地方,金帛、子女百倍于他郡。
虽是他贪得无厌,也是天意该他丧在一处,若是散处各州县,我们分路剿杀,一则没这些军兵,二则那里杀得尽?闻贼营中,有一陈东、汪直,极有谋略,两个都是我们中国人,凡劫州掠府,都是此二人指挥。
他见赵文华委靡退缩,看得朝廷家所用大臣不过如此,因此于要害些方,他毫不防备,将贼众尽聚江宁。
虽是赵文华拥兵不动之故,实为我等一战成功之地也。
兵书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正在此时,林二弟武勇绝伦,名扬天下。
今河、东人马,我们已拣选一万九千余人,可用大战船一百五十只,梢工、水手,必须南方人善于架船者,老弟率领河、东众军将官至千总以上者,方准带马,余外再拨渡马船二十只,于今晚灯后,架船直赴南京。
仰赖圣上洪福,夜间若得顺风,更属稳便。
次日天明,舍舟登岸,先与贼人会战。
贼众虽多,以老弟视之,无异犬羊,胜贼十有八九。
陆大人在城上看见交兵,亦必开门接应。
此辈一败,必不敢散走各州县,沿江内定有倭寇船只,渡他们逃命,为归海计。
再于沿江一带,遗参、游、守、备等十人,各带兵一千,在各要路埋伏截杀,逼他奔焦山这条路入海。
老弟切不可赶杀过急,若过急,伊等必舍命回战,诚恐多伤我士卒,只管遥为赶杀,使他有上船功夫。
朱三弟带水军二万,在江面截杀。
我在焦山海口,带水军三万,截其归路。
这四阵,倭贼总不尽死,所存亦无多矣!一面严防各海口,使余贼无路可归;一面提兵,直捣崇明。
总有逃奔在各州县地方者,百姓谁不欲食倭贼之肉。
任凭他走到那里,自有人拿他杀他,无庸遣将发兵,百姓皆兵将也。
愚见如此,二位老弟以为何如?”林岱、文炜大喜道:“大哥妙算,可谓风寸不测,倭贼尽在掌中矣!”大猷道:“还有一节,只可惜我们兵少,未免悬心。
”文炜道:“大哥还有何地要用?“大猷道:“我想江宁城下,贼大众俱集,总五十数万,七八万是必有的。
林二弟止带河、东兵一万九千来人,胜则我们大功必成,万一众寡不敌,我们多少打算,皆成虚设矣!而水路所用诸军,又皆在不可减少;设或陆总督畏惧,不敢开城发兵接应,此胜败之大机,关系于此,不无忧耳!”林岱听了,大笑道:“倭寇至多不过数万,他便在百万,我何惧哉!我固知恃一人之勇,能杀他多少人?然兵以气胜,我一人所向无敌,斩其元首,余众势必惊避,则我随带之一万九千余人,个个皆林岱也。
陆总督接应不接应,原不在弟打算中,大哥只管放心!”大猷道:“全仗老弟神勇,吾无忧矣!”三人议妥,林岱道:“兵贵神速。
此刻即传令,示知河、东人马官将,整备一切。
朱贤弟可速挑选坚固大船一百五十只,外挑载马船二十只,更须点查久走江路水手为妙。
此时已交辰时,弟定在未时下船。
“说罢,忙发令箭,示知河、东人马去江宁起身时刻。
文炜亲去挑选战船去了。
到未时,林岱领兵上船,望江宁进发。
文炜同大猷送林岱起身后,即晓谕水军,准备战船、器械,听候令箭征进。
两人回公馆,即传人将备十人,每人带兵一千,示与各处埋伏地方,俟日落时,各暗行动身。
本日五鼓,大猷带水军三万赴焦山,天大明时,文炜带水军二万,于沿江等候倭寇。
正是:
未至交锋日,奇谋已预行。
岂同胡、赵辈,庸懦误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