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王谢堂前飞凤凰(2/3)
“妹妹”。
卢钊撇嘴,什么妹妹,是未婚妻吧。
估计长辈们有默契,先让他们书信来往,日后必定要成一家人的。
早晚是一家人,现在不是啊!一船白瓷做人情!居然拿价值千金的白瓷盘做餐盘用,只有你们世家大族才这么奢侈。
“外面胡商还等着呢!早说好给他们大量供货。
”卢钊委婉提醒。
“哎,你懂什么,先紧着会稽那边。
如今天下风潮从世家高门吹出,送回会稽正好。
再分一批船到建康去,那里有钱人更多。
至于胡商,也不要客气,明面上说我们的货都是从建康拿的,千里迢迢运输不易。
暗地里高价走私,把那些胡人手里的金银铜铁都换过来,最好让他们把马刀都换成瓷器。
”王怜花恨不得祭出茶叶的大杀器,可惜现在占领天府之国与他们毗邻而居的是氐人,天府之国可不缺绿色植物,茶叶的功效不能发挥。
王怜花恨恨想,若是我能辅佐千古名相谢安挥师北上一统中原,茶叶肯定是要祭出来的。
“是,我这就去安排。
”卢钊已经习惯听从王怜花的命令,听他这么说,免不得为胡人掉几滴虚伪的同情泪水。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卢钊在脑子里想到古书《管子》,当年贤相管仲也是用类似的法子,拖垮了鲁国,杀敌于无形啊!
王怜花仙人的形象在卢钊脑中更清晰一些,心里的忠心与臣服更深一层。
王怜花挥退了卢钊,从漆盒中取出一张布帛摊在桌上。
这是一张树状图,最上面写着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四排大字。
做了县令,全面掌握一个县的方方面面。
政治上,这里是前线,不必担心有人抢他的饭碗,钱能有命重要?他可姓王。
文化忽略不计,如今的名士都在建康城,这里也发展不起受高门世族垄断的文化。
重点就在军事和经济上。
用衙役打开军事的缺口,用前线做借口,多养一些兵。
以长江便利的航运为依托,对内拳头产品是铁器,对外的糖衣炮弹则是白瓷。
发展这两年,白瓷的烧造终于达到标准,王怜花誓把白瓷卖出黄金的价格。
从魏武帝曹操篡汉之后,中原大地都只能保持相对和平,所以形成了军政何合一的政治理念。
晋以裙带关系篡魏,又不敌北边诸胡攻伐,南渡偏安一隅。
连操纵废立之人都只能是掌握军权的大司马桓温,军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这么多活生生的例子在,世人应该崇拜军人、向往军权才对。
可人家就不,如今世族任职还讲究“清贵”,比如著作郎、秘书郎、黄门郎这种在皇帝身边担任秘书、机要之类的官职最受欢迎。
治理百姓、劝课农商那是“浊官”。
只看此时受人追捧的美男,就能窥见他们的审美,卫玠是被看杀,何郎傅粉被传为没谈,受人追捧的是女性化的美。
啧啧,虽然晋人的政治理念有问题,但审美眼光还是有的。
王怜花摸着下巴想道。
用过午饭,王怜花带着卢钊一起去庄园瓷窑看新烧制的白瓷。
王怜花一身劲装,不带衙役随从,翻身上马,奔驰而去。
他如今功法小成,世间鲜有敌手,除非出动大军,否则留不下他。
王怜花身量已经到成人高度,只是面容看着稚嫩,感谢此时偏于女性化的审美,少年人单薄的身形也不奇怪,加之王怜花气质稳重,到晋兴两年来做的事情有目共睹,大家也不再以年龄看轻他。
到了庄园门口,守门人恭敬送他们进去,大师傅已经等在瓷窑门口。
“赵师辛苦,今早送上的白瓷我已见了,果真巧夺天工。
有了白瓷,于我是如虎添翼,赵师是我的恩人啊!”王怜花快步上前,扶起行礼的赵师傅。
“明公过誉,我一烧瓷匠人,得明公知遇之恩,才能继续烧制瓷器,明公才是在下恩人。
”赵师傅,头发花白、胡子拉碴,不知什么年纪。
若说他年纪大,摔打泥胚的时候,一身腱子肉,比年轻小伙子还能干。
若说他正在壮年,一头花白的头发也没有说服力。
不管他的年纪,王怜花看中的是赵师的技艺。
最先遇到他的时候,他正用小炉子烧造瓷器,日子过得可怜巴巴,一屋子图纸,烧出的瓷器虽然精美,可他没有门路,就摆在集市上卖。
能在集市买卖的人都是市井人家,对他们而言,用陶器装东西和用瓷器装东西有什么区别。
赵师卖瓷被人“碰瓷”,有人污蔑他是主家逃奴,偷的瓷器。
王怜花路过,救了他,送他去暂居的小屋,却在屋中见着满屋图纸和那低矮的窑炉,当场请他到自己的庄园,专门烧制瓷器。
王怜花忘不了赵师当时的表情:“世人都崇尚青瓷,青翠莹润,光彩照人。
我烧的瓷不一样,我烧白瓷,通体白色,不喜杂色。
”
“无妨,无妨,光彩照人不一定要青色,白色也行。
若是你以后烧厌了白色,可以烧其他颜色。
若是你只喜欢白色,我找其他人烧其他颜色也一样。
”
“窑炉可不便宜。
”
“我有的是钱!”
王怜花凭借土豪作风,挖到一枚技术人才,才有如今成规模的白瓷窑炉。
从回忆中清醒过来,王怜花笑道:“赵师带我参观一下窑炉吧。
”
赵师点头,带着王怜花往里面走。
虽然来过好几次,但每次见都有新收获。
此时的窑并不像王怜花印象中烤鸭或者烤面包那种圆顶窑,上头一个大烟囱。
而是依地势而建造,随着山坡的走势,倾斜建造。
烟向上走、气随烟升,这样的窑升降温度都快,可以快速烧成还原气氛。
因窑身宛如一条火龙自山上而下,还得了个响亮的名号“龙窑”。
龙窑就是一个长条,分为窑头、窑室、窑尾三段。
窑头为火膛,用来点火;窑室放置待烧的器物;窑尾为出烟口。
窑的两侧筑有窑墙,墙中开窑门,用来装窑、出窑。
窑的两侧各开有一排柴孔,用来分段添加燃料。
走到窑头就是参观者能到的终点了,前面都是密封的,去也看不到什么。
“这一炉刚开始烧,明公往上走也看不出什么。
”赵师傅淡定站在窑口,不再往里带。
若要给他演示则要开炉,不在固定时间开炉,这一炉瓷器就算毁了。
跟在一旁的卢钊简直为主公手底下这群不会说话的人操碎心,你就不能说为了主公的安全,不往里走吗?这话听着是怕主公坏了瓷器,是吧?是吧!
王怜花十分尊重技术人才,就在窑口看着窑工把木材投入柴孔,笑问:“之前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