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故人(3/3)
必要死揪着不放。
日子是自己过的。
”
有时候人就是会钻牛角尖,但是好像也就是一瞬间,这牛角尖就结束了。
不过他们倒是没有想到,很多事儿就是那么巧啊,今天刚讨论过的人,第二天就见到了。
杨凤语和姜林差不多大,也是四十来岁,不过几年知青的生活和后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还大了不少。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她这么大岁数的人,多数都是从苦日子走出来的,大家都不年轻。
所以往常杨凤语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但是谁曾想,她见到了齐微。
杨凤语跟李婶子是亲戚,虽说早些年下乡的时候受了李婶子的照顾,但是杨凤语和李婶子来往倒是不多。
对于向阳屯这个地方,她更是没有一点好感。
这里成了她的死穴。
提都不想提起那种。
她这辈子最丢人的时刻,都在向阳屯渡过;最难捱的时刻,也是在向阳屯渡过。
别看向阳屯儿人也是好说个小话儿,互相挤兑,但是外人欺负过来,他们心还是齐的。
当然,要不是向阳屯的人心不坏又心齐,姜城也不会在这边盖厂。
而同样的,这是后来姜城在这边盖厂的一个缘故,但是对于杨凤语来说,就不是好事儿了。
杨凤语那么作践人,订婚当天悔婚,谁能看得起她?
就算李婶子是她的亲戚,也没得人给她一个好脸儿。
而后她又等了快两年才走掉,这两年的日子,真的不好过。
不是吃不好穿不好的不好过。
而是人人都不理会你,用一种看见老鼠蟑螂的眼神儿瞅着你。
原本爱慕她的那些小伙儿看见她也会绕着走。
那两年,几乎是她精气神儿被磨得最快的两年。
特别是,姜林还考上了大学,这是杨凤语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说不后悔,她怎么不后悔呢?
正是因为后悔了,她才难受。
不过,她嫁到了城里,还是市里的人。
可以离开向阳屯那一刻,她心里有种翻江倒海的快意。
她到底是没有选错,她走的时候,老姜家已经过的不错了。
可是她还是安慰自己,安慰自己就算是他们进了城又怎么样。
城里买房子多难?分房子?分房子难道还容易?
可是她嫁到了城里,一下子就有了。
她男人甚至给她找了一个临时工的工作,也不差了。
而这个时候,她又怕了,怕知道她悔婚的李婶子在她男人面前不小心说出什么;更是怕听到老姜家的消息。
所以,两家的来往越来越少,甚至连过年,她都不会带一点年礼过来。
偶尔在她父母那边见到了,也真是颇为冷淡的打招呼。
因着这个事儿,李婶子一家人都骂她是白眼狼,这杨凤语是知道的,可是她没有办法。
她真的太怕太怕了!
怕李婶子不小心说出来什么,也怕听到姜林更好的消息。
她一定不可以选错!
她舍弃了自己喜欢的人才换来的生活,不可以还敌不过跟着他。
要说这次杨凤语为什么来向阳屯儿,也是实在逼得没办法了。
他家三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两个读小学。
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可是前两年她临时工的工作就没了,只能靠给人打点零工。
而她男人前几天摔断了腿,虽说工作还在,但是现在找个人顶工可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以前工人赚三十,五块钱找个农村人顶工都是有的是人抢。
可是现在不同了,你工资三百,想花五十块钱找人,那可根本找不到。
哪怕是加到一百,在现在的时候都不容易。
谁让现在是秋收呢。
当然,如果再加一点,一百五或者二百,那还是很容易找到人的。
但是杨凤语是怎么都不舍得的。
她男人本来看病就要花钱,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上学呢。
如果不是她一个女人干不了水泥厂车间男人的活儿,她哪会便宜别人?她想要便宜找人,那就太难。
所以拖了十来天,实在拖不下来了。
她终于想到了李婶子。
李婶子家住在向阳屯,众所周知,向阳屯不种粮食。
既然不种粮食,就没有秋收的事儿。
所以杨凤语顾不得其他,赶紧就奔着向阳屯儿来了。
而这几年她有心不打听向阳屯儿的事儿,还压根不知道,承包了向阳屯大面积土地种植茶园的,就是她最不想知道的老姜家。
姜林的三哥。
她想着,自己这也是给李婶子好处了,还可以让她赚个介绍工作的人情呢!只希望能够让她帮忙介绍给合适的人,农村赚的不多,最好是多压压价。
只是,一到村口,她就愣住了。
十几年没回来,她原来只听说向阳屯富裕,被人收购了盖茶园。
却没想,一进村就看到成排的小楼,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只这么一看,她心里就有点凉了。
她只知道这里富裕,却不知道这么富裕。
要是真的这么好,那么,还会有人想要给她顶工吗?
杨凤语心里七上八下,蹙起了眉头。
就在这个时候,她远远的看到了姜林。
就这样猝不及防,看到了姜林。
衣着崭新,看起来比她小了许多岁的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