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沉魁奇谈(二)(2/3)
沉魁所谓的眼缘论,便体现在这里。
师父收徒弟可不比宗门收弟子,毕竟事关本门传承,还是一对一悉心教导,自然是要慎重的。
事实上,每一个修士挑选自己的徒弟时,或多或少都有眼缘在里头。
只不过沉魁把这个部分加重了,并且直接放在了入门的考验里,“看脸收徒”的名号才因此传了出去。
对沉魁人而言,不合眼缘的人,便是资质再好,实力再强,背景再深,也是不收的。
毕竟这可是师徒关系,一旦确立下来,都在彼此的人生里打上了烙印。
除非主动终结或者一方陨落,否则这个关系都是存在的。
既然要长长久久相处下去,可不是要寻彼此都看得顺眼的人当师徒吗?否则漫长的年月成了折磨,又何必呢?
沉魁的这个“眼缘论”,说来其实是为师徒双方负责。
但大多数人根本不关心其出发点到底是什么,他们只看得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旦入了沉魁,便是内门弟子。
这如何不让人心动呢?
谁都希望能得到器重。
倘若不是想拜入特定之人座下,能直接拥有师父的话,谁还愿意挤在外门苦苦求一个机会呢?
因此,每年求入沉魁的人数不胜数。
但沉魁也不是来者不拒的。
事实上,沉魁的选拔标准一向严苛,甚至比之大多数宗门对内门弟子的选拔还要严格。
更别说在选拔标准之外,还有所谓的眼缘论了。
严格的标准,神奇的眼缘论,却意外神话了沉魁的地位。
外人看来只觉得沉魁是个十分难进的宗门,非绝世天骄不收,便因此更加趋之若鹜了。
每年有意入沉魁的人,过了综合测试以后,会被聚在一起,让七脉中有意收徒的人一一挑选。
若是被挑上了,便能入沉魁;若是遍历七脉都没能被挑上,便只能遗憾告别。
沉魁七脉有着不同的收徒标准,各人脾性不同,有着不同的收徒喜好。
于是才有实力高强而不一定入沉魁,实力平平而得跃龙门的说法。
这般神奇的沉魁,在修士心中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
而在沉魁内,七脉之一的君字脉又格外不同。
有句话说,泱泱沉魁,君字脉独得其三分气魄。
这话虽有点捧了,但并不是空穴来风。
不提君字脉这一脉的行事风格,从收徒和传承上来讲,这一脉的人格外少,各个是精英,并且格外热衷于从小培养弟子。
君字脉如今的脉主君无咎,就是稚子之龄入的君字脉。
他的师父是上一任君字脉的脉主,这一脉也被叫作君字脉嫡脉。
这位前脉主还有一位师弟,这师弟一脉又被称作君字脉辅脉。
君字脉的嫡脉与辅脉,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前任嫡脉辅脉的师兄弟二人,在数十万年间一共只收了五个徒弟,君无咎这支师兄弟一共三人,辅脉的那支只有师兄弟两人。
一脉传承只得五人,这在其他宗门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于是胡闹。
修真界其实也讲究“多子多孙”,一门弟子如果多而成材,便能形成威慑。
若不是实在抽不出空,一般而言,做师父的是不介意于多收几个徒弟的。
但修真界的时间跨度实在太大了,倘若不是遭遇不幸,修士其实能活得很久。
于是便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徒弟都收徒孙了,这位徒弟的师父的师父仍然健在。
因此修真界的师徒关系图谱一拉出来就是一串儿,看得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