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三万八千遍经语(1/3)
现在,蒋央,已经到八月底。
我也预备完各门学科的课程,开始尝试给孩子们上课。
学生拼成两班,合用一间教室。
七岁以下的分在幼稚班,在教室的右边,教一些看图认字。
七岁以上的孩子都进入常规教学,在教室的左边,按小学一年级教材上课。
所有孩子当中,数阿嘎年龄最大,个头最高。
所以我选他当班长。
苏拉孩子不明白班长是什么官,问曾经进过学校的米拉。
米拉很夸张地说,那是土司模样的、管人的官。
苏拉孩子马上自我推荐,说老师你也给我一个班长。
就分配她当组长。
苏拉孩子很满意,配合着阿嘎开始管理起班级。
孩子们分成男女两组。
学习之余,男生组会在阿嘎的带领下做一些相对不重的体力劳动。
女生组则由苏拉带领,配合搞碉楼卫生。
苏拉是一个勤快活络的孩子。
劳动总是积极主动。
并且悟性很好,总能通达大人意向。
你想到的,望一下,她即能领会。
然后会依照大人的思路把事情做得很好。
至于这孩子,她的身世我知道甚少。
据她自己介绍,她的家在白玛雪山对面的玛尼神墙下方,五岁时失去父母,还有一个阿姐。
很多时候,苏拉孩子会一边做活一边念经。
扫地,抹灰,整理课桌时,经语常会伴着劳动&ldquo嗡嗡哼哼&rdquo地响起来。
执著,沉迷,充满希望的经语,时常会叫劳动中的孩子忘情,细密小汗珠渗出脸颊来,忘记拭去,会把那个小脸蛋弄得潮湿水亮,叫人望得动容,也情绪纠结。
这孩子自小就与阿姐走散,现在她不知道阿姐在哪里。
没有相片,她想不起阿姐长相。
我们仅凭她回忆的一个叫&ldquo阿芷&rdquo的姓名,已经在草原上寻找很久,没有结果。
多农喇嘛的同门弟子向巴喇嘛到学校来,苏拉孩子请求向巴喇嘛为阿姐的下落卜卦。
向巴喇嘛用骨色占卜得出阿芷的动向,说是神灵把这姑娘带到遥远的西边圣湖净修去了。
要想找回来,必须念完三万八千遍经语。
所以苏拉孩子时时刻刻地、连干活时间也不忘念那三万八千遍经。
后来我们在苏拉孩子执著的经声里果然寻找到阿芷。
但这姑娘并非在圣湖旁净修,事情是悲剧的。
几年前,阿芷与阿妹失散后就流落到县城。
那时她十三岁。
先进一家饭店做小工,是那种只管饭不给工钱的。
后来经验见长,就有了工资。
再大些时,人也出落得有模有样儿。
又被茶楼老板相中了去。
在茶楼做服务员,为茶客端茶送水。
一年两年,在巴掌大的县城阿芷也熟络了好些茶客。
因为年轻漂亮又无人管教,阿芷在十六岁后开始不大规矩。
但主要目的倒不是为赚钱。
她是希望通过与人结交而寻找到一位如意郎君,嫁出去。
阿芷是在茶桌上认识扎巴(藏语意为:和尚)呷绒的。
那时候呷绒在县城里画唐卡,一个月也很有些收入。
扎巴一般是由家庭供养的,所以呷绒的钱也不用拿回家。
他的手头因此很宽裕。
呷绒喜欢去阿芷的茶楼吃那种汉地运来的果脯点心。
他的接待者经常会是阿芷。
呷绒是知道阿芷工作性质的,她再不是单纯的茶楼小工,基本是被老板安排陪客喝茶的。
但他还是要找阿芷,并且对她动起凡心,爱上她了。
从来阿芷都是被客人在茶水中来爱的。
她第一次听到一个扎巴说爱她,并且充满真诚,就有了要与呷绒结婚的念头。
但是她的男人好像多了些,这个县城无处不在的样子。
呷绒回家说明意向,他阿哥就表示曾与阿芷有过暧昧接触。
这样一来阿芷还进得了呷绒的家门么!要是在汉地,这种婚姻肯定是没指望的。
但是呷绒用一种佛的慈悲拯救之心接受下阿芷。
他给家人的理由是:要把阿芷救出火海。
家人作出强烈反对,私下找到阿芷提出数千元赔款,希望阿芷能够离开呷绒。
但是阿芷不要钱,坚决要求呷绒还俗,与她结婚。
坚持中阿芷和呷绒结婚。
没有人为他俩祝福。
呷绒家人宣布永远不给他们住所。
呷绒只得带上阿芷四处漂泊。
他仍然画画,阿芷则到一家化工厂做工。
这时阿芷怀孕。
他们结婚时别人都说阿芷不是好女子,神灵不会赐给她娃娃。
但是现在阿芷幸运地怀上。
阿芷知道自己没房子,孩子出世也没个安身之地,他俩便是没日没夜地做活,希望能给将来的孩子挣个喂奶的地方。
阿芷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