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买房的好时代时代的浪潮,个人无……(2/3)
提名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当她的新小说发过来的时候,也极受重视。
“以前就知道,稻花老师是改革文学的急先锋,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
人民文学近几年一直想转变风格,人民文学复刊之后,开启了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大门。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对人民文学来说就是个试探,目前看起来效果良好,涌现出不少改革文学作者。
李稻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她的稿子一直都没有往人民文学投。
这次看到李稻花的新小说,文字比之前凝练不少,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有逻辑可循,合情合理。
其中最满意的,当数提到的房改问题,上面要求宣传,让老百姓逐渐接受房改,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宣传。
作者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围绕着房改进行写作,不知道房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无法想象后续的结果,自然也就没办法写出合情合理的小说,也就不会被人民群众接受。
之前李稻花的改革文学被批判为空想文学,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她写的太过虚无缥缈,不符合实际,完全就是自己瞎想的。
直到有了真实案例,才证实李稻花的改革不是空想。
现在的《一方屋檐》也是这样,王蒙看着,总觉得不买房的孟家,他仿佛见到过无数次。
每次单位分房子前后,整个单位人心浮动,吵吵闹闹,不管是分到还是分不到,总是有话说。
可买了房子的曾家,他是一个都没见过,为什么要买房子,买了房子全家一定就开心吗?用十年的时间,供出来一套房子,真的值得吗?以后的工资真的会涨吗?
《一方屋檐》里的很多观念,都太过先进,因为是从81年写起的,李稻花在文里合理结合了改革开放。
并且大胆猜测,物价以后会上涨,工资以后也会上涨,提前购买的房子,需要还的房贷,在工资上涨,房贷不变的情况下,房子的价格其实是降低了。
所以这个时候,贷款买房,比全款买房要划算,当然,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工作问题……
李稻花每抛出一个对未来的设定都会有相对应的解析,以证明自己言之有物。
“这个稻花老师,真是会给人出难题啊。
”
作品的水平是有的,就看他们敢不敢发表,这篇小说发表出去,被骂是绝对的,不止是李稻花,连带着发表这篇小说的刊物也会被一起批判。
会刊登这篇小说,那就代表着,刊物释放出来的信号,再怎么免责声明,也无法阻挡大家的想法。
“登。
”
1981年五月,李稻花的新小说,《一方屋檐》,在人民文学静悄悄的发表了,没有宣传,也没有突出介绍。
就像是个普普通通的月刊,刊登了一篇普普通通的小说。
“这写的都是什么狗屁!劝人买房,天打雷劈!我倒要看看,这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