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青衫赴任定远途,新官初至待开篇(1/3)
金陵城的晨光,带着几分初秋的清爽,洒在太守府的庭院里。
几株新栽的梧桐,叶片上还挂着晨露,折射出晶莹的光。
龙天策和玉倾城正在收拾行装。
没有了金银玉器的繁复,没有了锦袍玉带的华贵,他们的行囊出奇地简单——几件换洗的青布衣衫,一叠关于淮南民生的卷宗,还有玉倾城亲手缝制的一个平安符,被龙天策小心翼翼地贴身收好。
“真的不用带些护卫吗?”玉倾城一边将最后一卷书放进包袱,一边轻声问。
她虽为公主,却从不娇惯,只是定远县偏远,新经战乱,治安未稳,她难免有些担忧。
龙天策正在将那柄跟随他征战多年的长枪,仔细擦拭干净,闻言笑道:“带什么护卫?我既是定远县令,也是淮南安抚使,带太多人去,反倒显得生分。
再说,有我在,还护不住你?”他的金发散在肩后,被晨光染成温暖的金色,眼中带着自信的笑意。
玉倾城看着他熟练的动作,知道他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只是将一个装着草药的小匣子放进包袱:“这是治跌打损伤和风寒的药,路上带着,以防万一。
”
三日后,一辆半旧的马车,载着龙天策和玉倾城,以及简单的行囊,驶出了金陵城。
没有仪仗,没有随从,只有一个老车夫,挥着鞭子,赶着马车,不紧不慢地朝着定远县的方向驶去。
沿途的景象,渐渐从金陵的繁华,过渡到乡村的质朴,再到淮南腹地特有的荒凉。
战乱的痕迹尚未完全抹去,偶尔能看到废弃的村庄,断壁残垣间,杂草已经长得齐腰深;路边的田地里,只有零星的农人在劳作,脸上带着疲惫与警惕。
“停车。
”行至一处岔路口,玉倾城突然开口。
马车停下,她掀开车帘,看到路边有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正围着一棵老槐树,捡拾落在地上的野果,看到马车经过,吓得立刻躲到树后,怯生生地探头张望。
玉倾城从包袱里取出几个随身携带的麦饼,走下车,笑着递过去:“别怕,给你们的。
”
孩子们起初不敢接,直到老车夫在一旁笑着说:“这是新来的定远县太爷和夫人,是好人。
”他们才怯生生地伸出小手,接过麦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你们家大人呢?”龙天策也下了车,蹲下身,温和地问其中一个稍大的孩子。
孩子嘴里塞满了麦饼,含糊地说:“爹……爹去打仗了,没回来……娘……娘病了……”
龙天策和玉倾城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些沉重。
这样的家庭,在淮南不知还有多少。
“前面就是定远县境了吗?”龙天策问老车夫。
老车夫点头:“回大人,过了前面那道山梁,就是定远县的地界了。
只是……”他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玉倾城追问。
“只是定远县这几年,日子不好过啊。
”老车夫叹了口气,“前有左贵叛军劫掠,后有贪官盘剥,县太爷换了三个,没一个能干满一年的。
如今县里,说是有官,其实跟没官差不多,乡绅恶霸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啊。
”
龙天策默然。
他在来之前,已经查阅过定远县的卷宗,知道这里是淮南有名的“难治之地”——土地贫瘠,水利失修,加上战乱和贪腐,早已是积重难返。
皇帝派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