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风雨通县·刺史驾临(2/3)
压,已让堂下侍立的衙役们大气不敢出,连张班头都垂首屏息,冷汗涔涔。
“下官通县县令孤仁盛,拜见刺史大人!”穆之快步上前,深深一揖,姿态恭敬至极,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惶恐与沙哑。
“免礼。
”赵炳坤的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如同磐石落地,字字清晰,“孤县令,本官闻通县有奇案,涉及军械,更兼人命关天,特来一观。
你将案情,如实道来。
”他开门见山,没有寒暄,目光如炬,直接锁定穆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下官惶恐!大人亲临,通县上下幸甚!”穆之连忙应声,脸上堆满忧色,开始“详细”汇报:
“禀大人,此案发于城西废弃军械库……”他将“鬼婴索魂”案的诡异离奇、赵瘸子死状的骇人听闻、伪造的“鬼婴掌印”、人为的“鬼哭哨”一一禀报,重点突出其刻意制造恐慌的意图。
随即,他小心翼翼地呈上那几片“崭新”的“破甲锥”弩机碎片(替代品),声音带着惊悸:
“……此物,经下官初步辨识,疑为北境军中新锐利器‘破甲锥’之核心部件!竟出现在通县废墟之中!下官深知此事关乎国本,恐涉军需贪墨重案,正欲深挖细查,上报州府!不料看守库房的老军户赵瘸子竟离奇暴毙!死状……惨不忍睹!下官所遣查访其行踪之衙役王五,更于前夜……突发恶疾,七窍流血而亡!死前手中紧握一枚铜钱,上刻此等诡异符号……”他适时地递上那枚刻着简化迷宫符号的铜钱拓片,脸上是深深的无力与恐惧。
赵炳坤静静听着,手指在座椅扶手上轻轻点着,节奏稳定。
他脸上没有过多表情,但当他听到“崭新的破甲锥零件”、“赵瘸子提及‘鹞鹰’”、“王五暴毙”、“铜钱符号”时,那双锐利的眼睛微微眯起,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芒与……浓厚的兴趣。
“‘鹞鹰’?”赵炳坤接过拓片,目光如扫描般掠过那简陋刻痕,“此符号,何解?这‘鹞鹰’,又是何物?”他的问题直接而有力。
“下官愚钝,百思不得其解!”穆之连忙躬身,露出惭愧之色,“此符号诡异莫测,下官翻遍典籍,请教耆老,皆无记载。
至于‘鹞鹰’,仅闻于赵瘸子醉后呓语,是人?是鸟?是组织?是暗号?下官一概不知。
王五一死,此线已断……下官如坠云雾,深感惶恐,正自焦头烂额,幸得大人亲临,拨云见日!”他言辞恳切,将自身的“无知”与“依赖”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炳坤将拓片置于案上,目光重新投向穆之,带着审视:“孤县令不必过谦。
能于诡案中发现军械线索,足见用心。
这‘鹞鹰’……”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听起来倒是颇有几分意思。
军械走私,国之蠹虫,必须连根拔起!此案,本官亲自过问!”
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实则锋芒暗藏:“王五既为关键人物,其生前可曾透露其他?或与何人有异常接触?”
穆之心弦紧绷,知道真正的试探来了。
他脸上露出思索状,谨慎回答:“回大人,王五为人勤勉,只是……死得确实蹊跷。
至于接触……多为衙内同僚。
哦,对了!”他像是猛然记起,“王五死前一日,曾向卑职提及一人,名唤‘老疤’,脸上有刀疤,常给赵瘸子送酒,口音非本地。
下官已遣人去查,尚无音讯。
”
“‘老疤’……”赵炳坤低声重复,眼中精光一闪而逝,脸上依旧古井无波,“嗯,此乃重要线索。
孤县令,此案所有卷宗、物证,包括王五尸身,本官即刻查验。
另,县衙所有人员,无论职级高低,皆需接受问询,尤其是……王五生前亲近或交往频繁之人。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大堂,每一个被他目光触及的衙役都感到脊背发凉,包括张捕头。
“是!下官遵命!卷宗物证早已备齐,大人随时查验!问话之事,下官即刻安排,定当全力配合!”穆之连忙应承,姿态放得极低。
赵炳坤的“督导”雷厉风行。
他带来的几名亲卫,个个眼神锐利,身手矫健,迅速接管了证物房和王五的尸身,并开始在后院僻静的厢房内,分批“问询”县衙所有人员。
问话过程虽未闻呵斥,但那份沉默的威压更令人窒息。
穆之则被赵炳坤“请”至书房,“共同研阅”案卷。
赵炳坤翻阅着穆之精心准备的、真假参半的卷宗,不时提出几个看似平淡却直指要害的问题。
穆之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