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寒潭深孤影(1/3)
御史府书房的孤灯,在穆之写下“请旨亲查”四个力透纸背的大字时,仿佛燃烧着他最后的孤勇与决绝。
他等待着皇帝的裁决,是雷霆震怒,还是更沉重的使命?
然而,他等来的,是一道将他彻底推离风暴中心的旨意。
翌日,传旨太监尖利的声音在御史府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御史大夫穆之,前番彻查科举舞弊案,劳苦功高,甚慰朕心。
然,狄戎使团滞留日久,永宁公主凤体已渐康复,和亲之期不可再延。
为彰显我大雍诚意,巩固两国盟好,特命穆之,加封礼部侍郎衔,充任送亲副使,随狄戎王子阿史那·城、永宁公主一行,出使狄戎!务必沿途悉心照料公主,周全礼仪,宣示天威,待公主大婚之礼成,方可返京复命!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书房内一片死寂。
穆之跪在地上,双手接过那明黄的卷轴,指尖冰凉,仿佛握着的不是圣旨,而是一块寒铁。
“至于科举舞弊一案,”传旨太监拖长了腔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胜利者的矜持,“陛下有口谕:此案干系重大,牵扯甚广,非一司一部可独专。
穆爱卿即将远行,分身乏术。
着即日起,此案后续所有审讯、追查事宜,移交大理寺全权负责!务必严查到底,揪出所有蛀虫,还天下士子一个朗朗乾坤!穆爱卿,可听明白了?”
“臣……穆之,领旨。
谢陛下隆恩。
”穆之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他俯下身,额头轻轻触碰到冰冷的地砖。
那冰冷,瞬间从额头蔓延至四肢百骸。
他明白了。
一切都明白了。
什么加封?什么副使?什么宣示天威?
不过是流放!是驱逐!
皇帝根本不在乎科举案是否真的水落石出,不在乎王生、李慕白是否沉冤得雪!他在乎的,是太子和武王的势力不能被连根拔起,是朝堂的平衡不能被彻底打破,是狄戎的和亲必须顺利进行以换取北境安宁!而他穆之,这把即将触及核心的刀,这把可能引燃不可控火药的引信,必须被远远地丢开!丢到千里之外的草原去!
移交大理寺?那大理寺卿钱万钧,是出了名的和稀泥高手,更是武王李继暗中交好的人物!案子交到他手里,最后的结果,无非是推出张显宗、陈文远这两个已死的替罪羊,再象征性地处置几个小喽啰,上官止或许被贬斥,至于名单上那些指向东宫、武王府的线索,还有那个神秘的“影先生”?必定会被大理寺以“证据不足”、“死无对证”为由,轻轻抹去,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连做孤臣的机会,都被彻底剥夺了。
他的这位陛下,是棋手,是帝王。
所谓的公道、国法,在绝对的权力和利益面前,不过是一层随时可以撕碎的遮羞布。
而他穆之,在完成了“敲山震虎”、“平息民怨”的阶段性使命后,便成了一枚碍眼的弃子,被无情地扫出棋盘,流放边疆。
“呵……”一声极轻、极冷的笑声从穆之喉间溢出,带着无尽的自嘲与悲凉。
金銮殿上的慷慨激昂,尚方剑下的决绝,落鹰涧拼死带回的残页,阿月苍白的脸和带伤的手……这一切,此刻看来,都显得如此可笑,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