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农事革新(2/3)
。
朝臣们听闻新农具的效用,无不称奇。
唯有魏征提出疑虑:
"殿下,新式农具虽好,但造价昂贵,普通农户如何负担?"
李承乾从容应答:"魏公所虑极是。
本宫建议由官府贷给农户,分三年以粮食抵偿。
另在各州设立农械坊,就地打造,降低成本。
"
这个方案得到一致赞同。
很快,一道道政令从长安发出:
一、各州县设立农械坊,打造新式农具;
二、推行"青苗贷",农户可借贷新农具;
三、选派司农寺官员下乡教授新法;
四、对率先采用新法的农户减免赋税。
一个月后,当第一批新农具在京畿试用时,李承乾又带着将作监的工匠们开始了新的研究。
"殿下,您要的'钢'炼出来了!"将作少监兴奋地捧着一块泛着青光的金属跑来。
李承乾接过这块粗糙的钢材,心情激动。
这是采用灌钢法炼出的第一批成品,虽然质量还不如后世,但已远胜当下的熟铁。
"好!立即打造一批钢制犁铧,与铁制对比。
"他吩咐道,"另外,试验田的选种工作进行得如何?"
司农寺丞连忙汇报:"按殿下吩咐,已选出穗大粒饱的小麦单株百棵,单独种植观察。
"
这是李承乾引入的选种育种技术。
虽然不懂基因原理,但他知道优选优育能提高产量。
与此同时,他还在试验田划出区域,尝试套种豆类和谷物,利用豆科植物固氮的特性改良土壤。
初夏时节,试验田里一片欣欣向荣。
新式农具耕作的土地明显更加疏松,作物长势喜人。
李世民多次亲临视察,每次都带着更多朝臣前来观摩。
"诸位爱卿请看。
"李世民指着对比田,"传统耕作的麦田,亩产约两石;而采用新法的,预计可达三石半!"
群臣惊叹不已。
户部尚书唐俭算了一笔账:"若全国推广,朝廷岁入可增三百万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止。
"李承乾补充道,"新式水碾坊可节省大量人力,这些劳力可以开垦更多荒地。
"
秋收时节,试验田的产量震惊了整个长安——平均亩产三点七石,比传统田地高出八成!李世民龙颜大悦,下诏嘉奖有功人员,并命令加快推广速度。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这日,李承乾正在东宫研究天竺传来的棉花种植技术,杜荷匆匆来报:
"殿下,不好了!华州发生民乱,数千农民砸毁了农械坊!"
李承乾大惊:"怎么回事?"
原来是一些保守的老农抵制新农具,又有人散布谣言,说新法破坏风水,导致虫害。
一些地主担心产量提高会导致粮价下跌,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备马!本宫亲自去华州!"李承乾当机立断。
华州城外,愤怒的农民围住了农械坊,高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变"。
当地官员束手无策,见太子亲临,慌忙迎上前。
"殿下,这些刁民..."
"住口!"李承乾厉声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