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梦境(2/3)
婉儿脸颊微微泛红,浅笑回应:“李公子过奖了。
其实我对中原诗词也有诸多困惑,正想向公子请教。
就如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虽知是表达对亲人、友人的思念,却总觉得其中深意不止于此,还望公子不吝赐教。
”
李子桓听闻,神情变得认真起来。
他拿起桌上的毛笔,在一旁的宣纸上写下这句词,缓缓说道:“兰姑娘,此句妙就妙在它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个人的思念。
苏轼写这首词时,既有对弟弟苏辙的牵挂,更有一种对世间所有人美好祝愿。
即便相隔千里,只要共赏同一轮明月,那份情感便能跨越空间,传递到彼此心中。
这其中蕴含着对人生的豁达与对世间真情的珍视。
”
兰婉儿静静聆听,美目闪烁着光芒,心中对李子桓的才学越发钦佩:“李公子一番讲解,让婉儿对这句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原诗词的韵味,真是值得细细品味。
”
随着交流的深入,两人你来我往,不断探讨着诗词中的精妙之处。
时而为某一句诗的独特意境而击节赞叹,时而为不同文化背景下诗词表达的差异而陷入沉思。
在这一来二去的互动中,他们都被对方知识的渊博所深深折服,彼此心中的倾慕之情,也如这春日暖阳下的花朵,悄然绽放得愈发绚烂。
诗会结束后,李子桓与兰婉儿漫步在孔雀河边。
河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美好的相遇而欢歌。
微风轻轻拂过,吹起兰婉儿的发丝,李子桓不禁看得痴了。
“兰姑娘,今日得闻姑娘解读佉卢文诗卷,实在钦佩。
姑娘才学出众,让子桓大开眼界。
”李子桓率先打破沉默,微笑着说道。
兰婉儿脸颊微微泛红,轻声说道:“李公子过奖了,不过是自幼研习,略懂一二罢了。
倒是李公子,风度翩翩,儒雅不凡。
”
两人相视一笑,情意渐浓。
李子桓从怀中掏出一枚温润的玉佩,递到兰婉儿面前,深情地说道:“兰姑娘,今日与你相遇,实乃子桓之幸。
这枚玉佩,是我家传之物,愿赠予姑娘,以表我心意。
不知姑娘可愿意?”
兰婉儿看着那枚玉佩,眼中闪烁着感动与喜悦的泪花。
她轻轻接过玉佩,触手温润,仿佛感受到了李子桓的一片深情。
她也从腰间解下一个精美的香囊,递予李子桓,羞涩地说道:“李公子,这香囊是我亲手所制,也赠予公子,望公子莫要嫌弃。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子桓满心欢喜地接过香囊,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
两人在孔雀河边,以玉佩和香囊定情,许下了相伴一生的诺言。
自孔雀河边定情后,李子桓与兰婉儿每日都沉浸在诗词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