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朝中暗斗(3/3)
江充陷害太子的阴谋被及时识破,但新任丞相刘屈氂和李广利等人并不甘心就此罢休。
他们一心想要扳倒太子,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没过多久,在一次朝会上,刘屈氂率先站了出来,一脸严肃地向汉武帝启奏:“陛下,太子虽此次似乎洗清了巫蛊诅咒的嫌疑,但老臣近日听闻诸多关于太子的不当传闻。
太子在东宫,行事风格越发独断,与一些大臣往来密切,恐有结党营私之嫌,还望陛下明察。
”
李广利也紧接着出列,随声附和道:“陛下,丞相所言极是。
太子作为储君,一举一动关乎国本。
如今其行为举止引发诸多议论,若不加以约束,恐会扰乱朝堂秩序,影响大汉江山的稳定。
”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些与刘屈氂、李广利同属一派的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而太子一系的大臣则面露怒色,为太子鸣不平。
“陛下,太子殿下向来宽厚仁爱,一心为大汉百姓着想,怎会做出结党营私之事?这分明是有人蓄意陷害!”太子的支持者站出来反驳道。
汉武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眼神在刘屈氂、李广利和为太子辩护的大臣之间来回扫视。
他心中对太子此次能否真的与这些所谓的不当行为毫无关联,也心存疑虑。
毕竟之前关于太子的种种传闻,还是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些阴影。
“都住口!”汉武帝一声怒喝,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太子之事,朕自会详加调查。
刘屈氂、李广利,你们若没有确凿证据,不可随意弹劾太子。
太子乃国之储君,关乎大汉未来,切不可因无端猜测而扰乱朝堂。
退朝!”
说罢,汉武帝拂袖而去。
大臣们纷纷跪地恭送,心中却各怀心思。
刘屈氂和李广利看着汉武帝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但他们知道,必须要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才能再次对太子发起攻击。
而太子一系的大臣们,则忧心忡忡,深知太子的处境依旧艰难,一场围绕太子之位的明争暗斗,在朝堂之上再次拉开了帷幕,长安城的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李广利在朝堂上遭到汉武帝的斥责,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偷偷抬眼,瞥见汉武帝那阴沉的脸色和冷峻的眼神,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位老奸巨猾的将领,深知帝王之心难测,此时他敏锐地感觉到,自己之前对太子的弹劾之举,似乎触怒了汉武帝,让皇上对他产生了不满和猜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会结束后,李广利心事重重地回到府邸。
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
越想越觉得不安,他意识到,继续留在长安,随时可能面临汉武帝的进一步问责,自己的处境已然十分危险。
“不行,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李广利咬咬牙,下定决心。
他深知自己在贰师军营中,手握兵权,还有一定的根基和势力,或许回到那里才能暂时确保自身的安全。
于是,李广利连夜召集心腹,吩咐他们秘密准备行装,不得声张。
一切安排妥当后,趁着夜色的掩护,他带着几名亲信,悄然离开了长安城。
一路上,马蹄声急,李广利心急如焚,不停地催促着马匹加速前进。
终于,在天色破晓之时,李广利一行赶到了贰师军营。
看到军营熟悉的轮廓,他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踏入军营的那一刻,将士们整齐的呼喊声响起:“参见将军!”这熟悉的场景和声音,让李广利重新找回了一丝掌控感。
然而,他心里明白,虽然暂时脱离了长安的危险,但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和汉武帝之间也产生了嫌隙。
接下来,他必须谨慎行事,一面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势力,一面寻找机会,重新获得汉武帝的信任,同时还要继续谋划如何对付太子,以实现自己的野心。
而这一切,都将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博弈,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喜欢铜镜约请大家收藏:()铜镜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