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传承(2/3)
为了粉丝,她决定收购这家负债累累的老字号,并入宁宴旗下。
原本打算做真正的宁宴平替,然而真到手后,研究历史、考察菜品,和粉丝们互动交流,追寻他们记忆中的味道,复刻一道道老菜品。
原本只是想宠粉,没想到这家老字号复活了,活出了它本该有的样子,成了粤城的一个打卡点。
一个和自己无关的老字号,她都愿意去救,更何况这是福运楼啊!爷爷、罗爷爷和爸爸学手艺的地方,她这辈子的手艺也大多源自福运楼的传承。
她还能让罗世昌留在这里吗?
岳宁来到大厅。
自从打倒地主老财后,大家都是劳动人民,也就没有了包房的概念。
宋自强和周老爷子都朝她这边看过来。
岳宝华把拆鱼羹放在桌上,对周老爷子说:“周老,尝尝宁宁的拆鱼羹。
”
岳宁看到她面前的碗里留着小半碗干炒牛河,岳宝华说:“你周爷爷把第一口留给你了。
”
“谢谢周爷爷!”岳宁低头吃河粉。
“你做饭给我吃,还谢我?”周老爷子边舀拆鱼羹边说,“阿女,你这手艺一点儿都不输给你爸爸啊!”
岳宁摇头:“其实这干炒牛河,如果阿邦叔认真炒,会比我炒得更好。
他偷懒,为了省事连着炒,在牛肉过老和河粉没炒干之间做了折中。
我看他对火候的掌握恰到好处,‘牛河邦’这个名号,名不虚传。
”
“唉!他啊!”周老爷子摇头叹息。
“绝了!这拆鱼羹真的绝了。
”胡主任一惊一乍的,把旁边几桌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周老爷子也正在喝:“这拆鱼羹的味道,跟小岳做得一模一样。
”
岳宁上辈子做的拆鱼羹或许还有不同,这辈子爸爸给她做、教她,后来爸爸走了,她想念爸爸,做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往爸爸做的口味靠拢,成就了这碗最有岳志荣味道的拆鱼羹。
胡主任是本地人,福运楼是他们下属的饭店,福运楼的每一道招牌菜,他能不熟悉吗?周老爷子喝这拆鱼羹,就像老茶客、老烟客,已经到了品的境界。
宋自强是从外地刚调过来的,不至于品出其中有多大差异,只觉得确实不太一样,回味起来齿颊留香,还想再来一碗。
岳宝华黯然神伤,这碗拆鱼羹比他亲手做的还要好。
老食客说那是志荣的味道。
隔壁桌忍不住了,一个人问:“到底是什么样的?”
周老爷子说:“把你的碗拿过来。
”
这人还真把碗拿了过来,周老爷子接过碗,给他舀了小半碗。
这位接过碗说:“谢谢啊!”
刚拿到手,他就闻到了香气,这股香气勾得他嘴里口水直冒,舌头都忍不住了。
他甚至没来得及坐下,就喝了一口。
这真的是拆鱼羹吗?
看着他小心翼翼的样子,像极了街边那些十天半个月都没吃过一顿饱饭的叫花子,如此珍惜这小半碗拆鱼羹,同桌的人被他勾起了十足的胃口,有人问:“不会比碗仔翅还好吃吧?”
“好吃。
跟碗仔翅是两种味道。
”
“我们也加一道拆鱼羹?”他们桌的人说。
周老爷子得意洋洋:“这可不是福运楼的厨子做的。
”
“不是福运楼的厨子做的,怎么能在福运楼吃呢?”
“对啊!对啊!这话可真奇怪。
在福运楼吃饭,却不是福运楼厨子做的,那是谁做的?”
宋自强站起来说:“同志们,听我说,我是福运楼上级单位的。
福运楼这些年技艺有所退步,所以我们请了已故国家名厨罗长发师傅的师弟,港城宝华楼老板,岳宝华岳大厨来我们这儿指导。
这拆鱼羹是他孙女做的。
刚才你们说很香的干炒牛河,也是她做的。
希望有他们的帮助,福运楼能够重现当年的盛况。
”
“今天这干炒牛河确实不一样,我这盘也香很多,牛肉也嫩,好吃!”
“我们这边的也是这样?不都是牛河邦炒的吗?”
“不不不,不是牛河邦炒的。
牛河邦炒的牛河我吃得出来,这盘更香,牛肉更嫩,滋味足,没牛河邦炒的那么油。
”
“……”
周老爷子问岳宁:“他们那桌的牛河也是你炒的?”
“不是,那个小伙问我要了剩下的滴珠油去炒牛河。
我就给他指点了几句,是他炒的。
”岳宁舀着拆鱼羹说,“厨房里其实有功底、有本事的人还真不少。
马耀星的基本功很好,下午我再试试他炒菜的手艺。
阿邦叔就更不用说了。
问我拿滴珠油炒牛河的那个小伙子,对火候的掌控也很到位。
常见的几道菜,稍微点拨一下,他们就能上一个台阶。
”
张经理匆匆过来,在宋自强身边坐下。
宋自强问:“怎么样?”
“我让他先回去好好想想清楚。
”张经理头疼地说,“但现在福运楼后厨要是没了他,也很麻烦。
有谁能接下这摊子呢?”
“把干休所的姚元福调回来,把罗世昌调到干休所。
罗世昌的手艺在干休所肯定够用,干休所没什么发展,但级别不低。
姚元福去干休所也就七八年时间,他熟悉福运楼,过来就能上手。
跟姚元福谈谈现在福运楼的情况。
”周老爷子侧身到宋自强边上,轻声说道。
上面从外地调宋自强过来任职,也是因为他在地方上做出的政绩。
二商系统需要改变,尤其是宾馆和饭店这些接待行业,急需变革。
这么调人,领导会支持。
“我先谢谢周老了。
”
岳宁听了,不禁感慨,也只有现在,只有国营单位,还会为罗世昌考虑出路。
要是换成民营企业,这种人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岳宁快速扒拉了几口饭,然后站起来说:“你们慢慢吃,我去炒糯米了。
”
“我也一起去。
”
岳宝华站起身,和岳宁一起回厨房。
她刚踏进厨房,那个拿了她滴珠油的厨子快哭出来了:“小岳师傅,一下子来了十来份指定要我炒的河粉,您那点滴珠油已经用完了。
”
“让老岳师傅给你们多熬些。
等午市结束,让他再仔细教你们,怎么样?”岳宁看向岳宝华。
“小岳师傅,您这是倒反天罡啊?老岳师傅都敢安排?”马耀星跑过来调侃。
“阿星,等你有个孙女,小小年纪手艺就和你差不多了,我看你愿不愿意被她安排?”牛河邦笑着说道。
岳宝华把红糖倒进锅里,笑着说:“宁宁比我强多了,她跟她爸爸一样懂得融会贯通。
我是要饭出身,当年福运楼的蒋老板给我们这群小子一口饭吃,让我们进来打杂,我师傅看我机灵,收了我做徒弟,我就一直跟着师傅学。
我确实越烧越好,但不像宁宁和她爸爸那样,借鉴其他菜系,融会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