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儿童不宜(1/3)
回去后宋明栖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打电话给静安福利院。
通过蒋铭宇的只言片语,他猜测周羚和他姐姐无父无母,或许儿时有一段在福利院长大的经历,如果是这样的话,想了解他的童年生活就变得容易起来。
不过事情没有他想的这么顺利。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在之前收留的儿童档案里检索到周羚的名字。
宋明栖有些意外,但还是追问:“那能不能查到其他渠道的交集?比如……有没有在您那做过义工?”
工作人员回答:“负责这项工作的老师这两天休假,可能需要晚点答复您了。
”
暂时没获得有用信息的宋明栖做的第二件事是,咨询他带的学生们,课余时间都在做些什么。
学生们一开始拍着胸脯表示,周末足不出户,都在图书馆看书、写论文,在发现宋明栖是真的想知道答案,而不是钓鱼执法之后,才纷纷表示周末会出校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比如去外面的商场和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打球或者打游戏。
说实话,自从他上一段恋情结束之后,这些事宋明栖很少做,就算是恋爱时他更青睐的约会地点也是古典音乐会、博物馆或者科技展之类的;同时他也认为这些娱乐项目放在一个有犯罪心理特质的嫌疑人身上也显得过于积极阳光了。
但他还是打算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
于是他不再送水果了,改送饭。
用饭盒装得好好的,两菜一汤,看起来像是专门在家中厨房亲手烹饪的爱心便当。
可当周羚打开盒盖时,一眼就看到上面铺着用胡萝卜、山药雕刻成的小太阳和兔子。
如果没有见识过对方削苹果的功力的话,或许还能勉强相信。
周羚看了一会:“这是你雕的?”
宋明栖只好坦白:“粤诚湾酒店的病号餐。
”
“酒店做病号餐?”
宋明栖说:“好吧,儿童餐。
”
他在口袋里掏了一下,这回不是电击器,而是随餐附送的一只黄色橡皮鸭子。
捏住它的肚皮再松手就会发出“嘎”的一声爆鸣,珍珠从窝里弹跳了起来,激动地摇摆尾巴,转来转去。
他将小黄鸭摆在周羚的床头,“少油少盐,非常健康。
”
如果是为了报答他从唱靓KTV将他带走,宋明栖已经做得足够多了。
周羚不太领情地说:“拿走吧,你已经送过果篮了。
”
“我本来也是要吃的。
”宋明栖自顾自从饭盒袋子里拿出两副餐具,“而且一起吃饭可以增进了解……和友情。
”
饭菜的香气令珍珠蠢蠢欲动,在桌脚边摇着尾巴转来转去,它的提前妥协让周羚的坚持像漏了气的皮球。
宋明栖给了它一块玉米:“它是叫珍珠?”
周羚行动不便,根本来不及阻止,珍珠已经狼吞虎咽起来。
他只能接过筷子,慢慢“嗯”了一声。
“黄色的狗为什么要叫珍珠?”
“珍珠不是颜色,是指它对我来说很宝贵。
”
宋明栖不解:“它是什么品种犬吗?”
“最普通的中华犬,流浪狗。
”
周羚低头吃了一会,但好像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又重新抬起头,“如果是一个人叫珍珠,你会问同样的问题吗?”
这句话让宋明栖陷入沉思。
他的名字是母亲取的,大概是她怀孕8个月时大着肚子在阳台上晒太阳,看到树梢上一只在明亮日光里栖息的鸟。
之前想过的十个名字立刻统统不作数,最后定了宋明栖三个字。
母亲是美术老师,也是浪漫派,她觉得她的儿子会明亮安逸又生动。
尽管宋明栖后来不幸变成受害者,也饱受心理疾病的困扰,但这个名字告诉他,总还是有人曾经对他抱有美好的期待,也因此他一直没有走错过路。
同理,这世上贩夫走卒,芸芸众生,谁不是在亲人的满怀期待中降生,也总会有人视他为珍珠的。
宋明栖沉默了一会:“不会。
”
电扇在头顶吱呀作响,周羚没有再说话,两个人就这样沉默地分食。
他吃得很快,还是在台阶上吃饭的那套习惯,说起来也很久没有和别人一起坐在桌子边吃这样一顿饭,周羚觉得不太自在。
快结束时,宋明栖指了一下他的下巴:“这里。
”
周羚拿手背蹭了一下,没有蹭到。
宋明栖从口袋掏出一张纸巾伸了过去,摘米粒的动作很轻,纸是无香的,并不刺鼻。
周羚看了他一眼,重新低下头去,宋明栖可以看到他有些泛青的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