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半岛之钛(1/3)
青铜色传送门基址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投下锯齿状阴影,六个旅的钢铁洪流正在干土地上卷起黄褐色烟尘。
作战建议员刘峰捏着数字硬盘的手微微发颤——这个储存着时空坐标的钛合金容器,表面跳动着猩红的倒计时投影:319:59:23。
此刻他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
后勤部长用战术平板敲了敲身旁的9K37"山毛榉"防空系统,导弹发射架正在液压装置驱动下进行最后的角度校准。
他的迷彩服领口别着两枚纪念章,那是2年前刘峰以及孙政民等高级干部为他们颁发的后勤奖章。
装甲集群按时空穿越标准重新编组:T-90A组成的钢铁楔形阵前方,工兵旅的BAT-2破障车正用锯齿状推土铲将模拟异界地形的混凝土障碍碾成齑粉。
每144辆主战坦克组成的突击旅都配备着特殊改造的发动机,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地形剧烈变化带来的燃油晃动问题。
“传动轴万向节要打三遍润滑脂!”戴着降噪耳机的女机械师在90式坦克底盘下吼道。
这台出现悬挂故障的钢铁巨兽正在千斤顶支撑下颤抖,主动液气悬挂装置的液压管突然迸裂,淡黄色的液压油漏了一地。
三百米外的补给区,女兵们正将TASK装甲包中的爆炸反应装甲从运输车上搬下,等待后面没有挂载爆炸反应装甲的M1A2SEPV1。
其中一位下士擦着汗笑道:“听说那边的敌人都有枪械还有大炮,我们可要小心点了。
哎?我手中的这根螺丝是放在哪里来着?”她背后还有更多的轮式车辆正在开来,许多8乘8卡车的车厢侧面都印着红十字。
“你们这边怎么样?补给都就位了吗?”后勤部长走过来问道。
坦克车长用力拍打T-90A的侧裙板说道:“880升燃料舱全满,3BM-17贫铀穿甲弹装了22发,3OF26杀伤榴弹22发!”他背后的自动装弹机链条正在嗡嗡空转,两名乘员也将坦克炮炮管内清洁干净,检查火控系统有没有问题。
当最后四台2S19自行火炮驶入传送门基址的蓝色力场时,天空突然落下洁净的雨水。
刘峰抬头看见倒计时数字在雨幕中扭曲成血红色——219:23:17,传送门基址开始吹出大量的空气,一时间让集结点的人们有些站不住脚。
【对于旅级的规模嘛,比较大。
比现代的旅级规模要大得多,类似于二战时期的编制。
一个装甲突击旅装备144台主战坦克,12台轻型侦察坦克,120台步兵战车,120台装甲支援战车,36套伴随移动防空系统,(其中24套机炮防空系统,12套导弹防空系统)
20套可快速移动区域防空系统(例如爱国者,萨姆,9k37,s200),34台装甲抢修车,240台后勤卡车,120台后勤油料补给卡车,还有其他的诸如工兵车,铺路车,陆航编队等。
机械化步兵旅装备主战坦克44台,288台步兵战车,300台运兵/补给卡车,160台补给卡车,34台装甲抢修车。
40套野战医院,区域防空,伴随防空等等。
】
烈日下的草原散发着浓烈的香味,许多小鸟从林中飞出,落在坦克的炮管上,静静的观察着军人们的一举一动。
八位女工兵正使用数字扭矩扳手校准坦克的机枪。
螺栓拧紧的机械声响与引擎试车的轰鸣交织,她们战术背心上的温度计显示地表温度已达43℃。
男列兵刚要上前协助搬运反应装甲块,作战部长抬手制止:“让她们完成模块化装配流程考核,你不要上去帮忙。
”
刘峰的新座驾正在山坡后方进行电磁屏蔽测试,改造后的M1A2SEP指挥型拆除了部分弹药架,换装数据链终端,以及新型计算机。
保留的XM291滑膛炮这下只有20发备弹了。
炮塔顶部加装了四旋翼侦察无人机弹射平台。
车尾扩展的指挥舱内,六块液晶屏正显示着合成旅各部的战备进度条。
三十公里外的军用机场,地勤人员正为台风战机加装各种激光制导炸弹。
飞行大队长用飞行简章敲打着战术板,身后是正在进行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