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归一道主9(1/3)
◎物外烟霞客,尘中求道人◎
延平侯之所以留下越殊参赞军事,只是不希望他到正面战场上犯险,并不指望这位此前从未涉足过战事的广安侯出谋划策。
越殊对此心知肚明。
他的年龄与空白一片的资历都不足以托付信任,因此受到“轻视”是理所当然的。
耐心一向极好的他先通过几天时间摸清楚了大魏边关尤其是东梁城的情况,而后又通过大魏的渠道方方面面打探东虏情况,做到知己知彼,而后他一改此前只问只听不说的做派,在议事时第一次主动献策。
他提出的是一则对己方而言成功能有小赚、失败完全不亏的策略。
秉持着“反正不亏”的想法,延平侯当场便拍板同意。
很快,他收获了一场小胜。
以这场小胜为起点,展露出一定才华的越殊开始积极献策。
随着他的策略不断被执行,胜利,胜利,不断的胜利让他的声望在东梁军中飞速上涨。
一众宿将看待他的目光也从起初的不以为然渐渐变为叹服。
哪怕他终日不曾踏出东梁,不曾上阵杀过一个敌人,全军上下的敬意却日益攀高。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己方少数之兵,将敌方数万之众玩弄于股掌之上,让敌方只能跟着自己的节奏走直至败北……这样的表现岂止惊艳是可以形容?
或许只有延平侯震惊之际脱口而出的那一句话可以形容罢:“东临真乃天下奇才!”
考虑到他现今不过十六岁的年纪,这份夸赞非但不为过,反而还不够。
毕竟纵观史书,纵然古之名将,在这个年龄也无法将兵法运用到出神入化?其才莫非天授乎?
面对众人的盛赞,越殊面上波澜不惊,心理隐有几分“老玩家装萌新”的不好意思。
他当然不是与生俱来的军事奇才。
昔日初次上战场时,他也是磕磕绊绊,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经验,才有了后来的大夏军神。
说到底,昔日大夏元首能推翻旧朝、并吞八荒,固然倚仗人心,却不仅倚仗人心。
没有一支纵横天下的强军,没有过硬的军事指挥能力,怎么可能建立起新的时代?
更别说历经几世历练,越殊指挥过的大军甚至从人族扩展到妖魔,水准深不可测。
已经是“老玩家”的越殊,面对小小的“东虏副本”,自然是砍瓜切菜般轻而易举。
在他抵达东梁城三个月后,东梁之围便彻底瓦解。
十万东虏大军在他一套接一套的连招下左支右绌,不仅未能达成南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