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子龙,你去讲物理(2/3)
是元方伯父!”
她一开始打算谎称自己是陈寔的子辈占一占陈群便宜,奈何按照她的出生年纪,陈寔在她出生的那年已经七十岁了,兄弟姐妹也差不多都是那个年纪,应该是生不出孩子了。
只能退而求其次,往后退一辈,让陈纪占一占她的便宜。
“不知家祖身体可还康健?”陈昭询问陈寔的情况。
陈纪陈群面露悲伤,二人皆身穿孝衣,陈群哽咽道:“祖父已经于去岁末离世了。
”
“怎会如此?”陈昭悲伤欲绝,怔愣失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她当然知道陈寔已经死了,要是人家兴家之祖还活着,她也不敢这么正大光明来认假亲。
三人对着哭了一会,全了礼节。
陈纪才又问:“不知令尊姓甚名谁?”
“我亦不知。
”陈昭理直气壮道。
陈纪、陈群表情有点复杂。
你不知道你爹是谁就敢来我家认亲啊?
陈昭面露悲伤:“昭自幼无父无母,全凭好心乡邻养大。
乡邻曾言我父出自颍川陈氏,我亦在家中翻出了一篇文章。
”
陈群竖起耳朵,他预感到这篇文章就是陈昭认亲的“证据”所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陈昭情绪充沛背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
陈纪缓缓捂住了自己脸,脸皮滚烫。
没错,他爹就是陈太丘,他就是陈元方。
但是被小辈当面念出来自己年少时候的事情,陈纪还是十分羞耻。
陈群也觉得这个故事耳熟,他爹给他讲过,只是没有这么正式。
而且这个故事也只在自家兄弟之间流传,不像“梁上君子”的典故那么广为人知。
还真是自家的后辈。
尽管还没找到陈昭的父母是谁,可单凭这篇只流通于自家子弟内部的家风故事,陈群已经有了判断。
陈纪则脑补了更多,最后长长哀叹一口气:“是陈家对不住你。
”
子不言父过,他也不能对陈昭说的太明白。
什么对不住我?我只是暗示我可能是陈寔没发家之前那些兄弟姊妹的后人而已。
陈昭眼中划过一丝迷茫。
不过秉承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原则,陈昭还是挤出两滴眼泪,唏嘘道:“都过去了。
”
反正我本来也不是你们颍川陈氏后人。
陈昭在陈家住了下来,实地勘测过陈家祖坟的风水觉得挺好。
毕竟后来陈朝君主还自称颍川陈氏后人,一直到那时候颍川陈氏都还如日中天,祖坟风水自然不错。
陈纪拉着陈昭念叨了许久,他说的隐晦,陈昭只听懂了一句她不用为陈寔穿孝服,便欣然答应了。
反正她也只有日后惹出祸事才会把颍川陈氏说出来。
陈家在颍川郡颇有名望,先祖陈寔又和荀氏先祖荀淑并称“颍川四长”,两家素有故交,陈昭借助陈家的名头,很快就勾搭上了荀氏。
荀彧荀攸都在外为官,不在家中,可“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沉迷著述,不关心仕途,如今正在颍川家中研究学问。
荀爽是象数易学大家,创立乾升坤降说和卦变说,认为礼的本质是秩序,陈昭对此不了解,可张角留下了一部分关于易学的手书,陈昭仗着张角遗泽,也能和荀爽聊上几句。
荀爽年岁已大,朝中官员多次举荐他,他都不应辟命,而且陈昭对他另有他用,所以陈昭没有征召他,只是和他混了个眼熟。
“荀公,昭过两日再来看望您!”陈昭带着蔡琰向荀爽告辞,蔡琰兴高采烈抱着从荀爽处转抄的书籍。
“有了这几日转抄的书,我再把家中藏书默写出来,就足够创立书院了。
”蔡琰兴致勃勃,她过目不忘,但凡看过的书籍都能一字不差默写出来。
前几日陈昭和她提过一句回到青州之后要创立书院,蔡琰便将此事放在了心中,开始四处搜集珍稀典籍。
“主公,前方有动静。
”赵云忽然往前一步挡在陈昭身前,耳尖微动,对身后属下轻扬下巴。
陈昭有绝佳的视力,赵云有绝佳的听力,他甚至能够在杂乱人群中听风辨位躲开偷袭的箭矢。
对能在敌阵之中七进七出还没缺胳膊少腿的赵子龙,陈昭十分信任。
不一会,伪装成护卫的精锐士卒前来回话:“前面有一人被官吏捆在柱子上,官吏在四处询问有没有人认识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