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3/3)
老妇人闻言,身子一颤,连忙低头道:“老身姓毕,将军唤我毕婆子便好……求将军莫嫌弃,老身虽年(iCAJ)迈,手脚还算麻利,家中还有幼孙要养,丢不得这份活计。
”
关羽沉默片刻,终是坐下,接过饭食。
他细嚼慢咽,忽而问道:“听口音,老人家是益州本地人?”
毕婆点头:“是,世代住在这江州城外。
”
关羽又问:“家中可有子嗣赡养?”
毕婆神色一黯,低声道:“有个独子,前些年从军,跟着一个使大刀的将军打仗。
”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他没有福分,死在战场上了。
”
关羽手中筷子一顿。
毕婆年纪大了,也不识字,弄不起江州到底换了几个主人。
她只当自己儿子跟随的将军就是昭王麾下将领。
关羽沉默良久,最终只低低“嗯”了一声,低头继续吃饭,却再未抬头。
毕婆生怕他不满意,自己丢了这份好不容易找到的活计,见关羽不生气,大着胆子往下说:“多亏昭王仁慈,愿意招我们这些人在军中打杂。
老身只需一日来给将军送两回饭就能赚些钱,是顶天的好活计。
”
益州离冀州路远,昭明军中一些不紧要的事就在驻扎当地招募人手打杂,做些给士卒砍柴送饭洗衣服的活。
关羽没有再开口,也没再想他那个“从送饭士卒嘴里探听口风,寻机会逃走”的主意。
关羽放下碗筷,碗底一粒米也不剩。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筋骨,臂上的伤口仍隐隐作痛,但已不妨碍行动。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掀开帐帘,打算观察守卫情况,另寻脱身之法。
然而,帐外站着的并非精锐甲士,而是两个老残的士卒。
一个少了右臂,另一个缺了个眼,左眼蒙着黑布。
两人见关羽出来,慌忙挺直腰板,却因身体残缺显得格外吃力。
关羽眉头一皱,沉声问道:“昭王派尔等来看守我?”
那独臂士卒咧嘴一笑,挠了挠头,有些局促:“关将军不认得小人了?高唐剿匪时,小人还跟您学过两招。
关将军义薄云天,我等便自请揽下了看守将军的轻快活,还想着能不能再请教两招刀法呢。
”
关羽仔细辨认了一下,果然从二人脸上看出了熟悉。
当年他在高唐,他初次独领精兵,对麾下士卒格外亲近,吃住都在一块,连刀法都教给了麾下士卒几招。
再往后,麾下士卒多了,又忙着四处奔波,他便再没有那时的心思。
以他的身手,闭着眼也能撂倒这两人,可眼前的老弱残兵却让他心头一滞。
依照军规,看守的俘虏跑了,负责看守俘虏的士卒就免不了一死。
关羽缓缓退回帐内,拳头攥紧又松开,最终长叹一声。
……罢了,就是逃出了这方大帐,也逃不出这偌大军营。
中军大帐内,陈昭听完禀告,对帐中几个谋士挑眉:“如何?”
“主公知人善用。
”蔡琰轻笑,已抱过一摞文书。
郭嘉也揽过一摞文书,长叹一声:“不该与主公打赌。
”
就连贾诩也认命接过文书——人不能凭空想象没见过的东西,比如道德。
贾诩甚至怀疑关羽对面敌人都会因为人情道德再三犹豫。
作者有话要说:
华容道后的曹操:嘿,您猜怎么着?关羽真就那么重情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