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3)
虽然相关搜索已然表明,蜂蟻村深陷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山沟里,且有鞠老师预先提醒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但当一群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大学生刚刚熬过十多个小时的卧铺,还没来得及歇歇脚、喘口气,转头就被塞进两辆提前租好的小客车里,在树林之间颠簸的路上摇晃两小时……
经此一遭,哪怕是再兴奋的同学,也被颠簸得嬉笑不起来了。
狭小的车厢里,与劣质皮革混合着汽油味一同蔓延的,是大家的沉默和疲惫。
易逢初被挤在车窗边,双耳塞着耳机,面无表情地想:总算是安静下来了。
隔着被尘土覆盖的玻璃窗,易逢初可以模糊地看见一排排树木飞快掠过,被远远甩在车尾巴后面,向左向右看皆是一望无际的绿海,以及起伏如波涛的山脉。
据说,蜂蟻村不久前刚刚通了水泥路。
原本路边还有施工留下的沙堆,如今几经风雨冲刷,只剩下小部分沙湿漉漉地和着淤泥,堆起一片弧度平缓的、高过脚踝的泥沙堆。
偶尔还能看到一根孤零零的水泥杆斜斜插在路旁,黑色电缆线垂落下来,在杆子腰身缠了几圈,修到一半还未竣工的电路。
有同学对着窗外这原始的环境感叹:“幸好早有准备,带了充电宝……不然都不知道怎么挨过这两天。
”
易逢初百无聊赖地缩在座位里,指腹蹭了蹭手机背部,庆幸手机可以不用充电,甚至不依靠地球上现有的能源也可以正常工作。
“小易今天好像很没精神啊。
”
不知怎的,几个同学的注意力忽然从窗外的风景,转移到窗边的易逢初身上,随口关心道。
易逢初对周围人的态度大多是不咸不淡的,与同学也仅仅维持在普通同班的关系上,但自从鞠老师称呼他“小易”,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也大起胆子,跟着这么称呼。
被点到名字,易逢初微微掀起眼皮,向旁边的人看了一眼——
一眼看去,车内的命运线密密麻麻交错在一起,加上被侵蚀而出的黑色斑点,黑黑白白的色彩杂乱无章地杂糅在一起。
随着同学们的动作,这些斑点也抖动起来,像是在空中无规则飞行盘旋的苍蝇,看得易逢初头疼眼花。
于是他立即收回视线,不愿再看,索性闭上眼睛养神,声音确实有些无精打采:“……有点头疼。
”
同学面露了然:“不奇怪,这一路折腾,谁能不难受啊。
我们这边还好,好歹没有人晕车严重,隔壁车还有两个人吐出来了……”
这下借着“身体不适需要好好休息”的理由,易逢初得以安安静静地来到目的地。
最后有一段由嶙峋碎石铺就的石子路,为了避免爆胎,两辆面包车停在距离村落几百米的水泥路边,一行人只能背上行李,徒步抵达蜂蟻村。
一下车,呼吸到山间仿佛透着草木香的清新空气,一路上有些蔫吧的学生们又逐渐恢复了精气,倍感新鲜地东张西望。
易逢初神色冷淡,渐渐落到队伍末尾,一个人低调地走着。
远远的,就看到一个脊背微微佝偻,面容布满沧桑沟壑的老人迎面而来,热情地冲他们打招呼,带着他们往村口走去。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脸颊旁边那本该长着左耳的位置,只有一片平坦的疤痕——好像他的一只耳朵被刀片生生刮干净了。
独耳老人虽身有残疾,却老当益壮、健步如飞,笑嘻嘻地走在众人面前,脸上每一条蜿蜒的皱纹都沁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