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被定义的,还是定义者(2/3)
现实?昭渊?那些“觉醒者”?还是那枚仍在发热的倒C卡片?
她陷入短暂沉默。
对方却往前走了一步,第一次露出不带系统压迫的真情实意:
“我知道你比我勇敢。
”
“但我也知道,你很孤独。
”
苏离微微睁大眼。
她从未预料这场交锋不是血战,而是一场邀请。
“我们一起走,可以吗?”
她看到自己的另一个版本,伸出了手。
这并不是系统设计的套路。
这是真实的自己,在某一刻,仍渴望一种能被接纳的未来。
苏离盯着她的眼睛,缓缓抬起手,却在指尖前停住。
她终于开口:
“我不是拒绝你。
”
“我只是,不能再把我的选择交给别人了。
”
她微微一笑,轻声道:
“哪怕这个‘别人’,是我自己。
”
身后,系统提示忽然跳动:
【映射人格自主行为检测完成】
【本地人格标识完整度回溯中……】
【当前状态:双体存留】
【警告:副本结构正出现定义层级冲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离闭上眼,再睁开时,眼中只剩冷静。
“我们不能一起走。
”
“因为只有一个人,能是苏离。
”
她终于伸出手,但不是握住,而是轻轻触碰对方额心。
【自定义剔除指令——】
【条件:不能为我所定义者,视为外部投影】
系统停顿。
下一秒,对方的身影开始溶解。
不是痛苦的消散,而是一种如镜像褪色般的告别。
对方看着她,微笑:“谢谢你让我走。
”
苏离轻声回应:“是你成全我先活下来的。
”
镜像消散的最后一刻,她听见了对方留下的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你也不想定义了,请记得,我不是敌人。
”
广场重归寂静。
系统提示:
【人格定义冲突解决】
【Δ类标识完整度+6%】
【下一阶段载体干预即将启动】
苏离站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中央,轻轻闭上眼。
她知道,“自我”还未稳定,“我是谁”的问题,也远未结束。
但她知道,现在——她仍然,是她。
广场的灯光缓缓熄灭,最后一束反射在苏离脸上的光也随之褪去。
【人格定义冲突解决】
【Δ类标识完整度+6%】
【当前状态:单体自洽逻辑恢复】
系统的提示仍在背景层滚动,像某种不愿承认失败的机制在做最后的事后分析。
苏离没有动。
刚才那个“她”的存在,在她身体的某一处留下一点点温度,不是情绪,而是——压痕。
她明白了一件事:
定义,从来不是一句话的胜利,而是一次结构的主导。
她赢了。
可她也明白,这种胜利只是系统试图引导她成为“主动归顺者”的铺垫。
她拒绝妥协,但这正中系统下怀——“主动拒绝”也是可预判路径。
“你只是暂时被允许保留。
”
昭渊的声音再次浮现,这一次却不如以往那样清晰。
“系统开始压制我们的通话通道了。
”他低声,“它知道你已经超出‘可控个体’,现在要做的不是抹杀你,而是隔离你。
”
“我刚定义完自己,它就开始切断我与外界的定义路径。
”
苏离冷笑。
这才是系统最深的一招。
让你成为“无源的自我”,然后慢慢让你怀疑——‘这是不是伪造的自我?’
她往后退了一步,广场边缘的石阶上,一道亮光微微升起。
是系统生成的“信号共振窗”。
这通常只在“载体干预节点”开启时触发,用于从副本外投放或激活某一段现实记忆的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