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3)
【权值】
【每天三件事】
第一件事:现在1颗星,目标20颗星,截止日期是11:30(复习,超额完成)
第二件事:已看完45%,目标看完一本书,截止日期,12:30(即便已经超时,13:23,未完成,不过进度变为了88%)【也不错】
第三件事:现在七颗星,目标100颗星,标准:不主动完成任务,截止日期是下午3:10(提前完成)
【睡前阅读】
《社会静力学》:进步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文明并不是人为的,而是天性的一部分;它和一个胎儿的成长或一朵鲜花的开放是完全一样的。
人类曾经经历和仍在经历的各种改变,都起源于作为整个有机的天地万物之基础的一项规律。
只要人种继续存在,事物的素质保持原样,这些改变必然会以完美告终。
正如可以肯定地说,单独耸立的一株树长得粗壮,而在群树中的一株树就长得细弱;可以肯定地说,铁匠的臂膊长得很长,劳动者的手皮肤粗糙;可以肯定地说,水手的眼睛往往会变得远视,而学生的眼睛则往往会变得近视;可以肯定地说,办事员会获得写算的速度;可以肯定地说,音乐家能学会在别人觉得嘈杂的声音中觉察到一个半音的差错;可以肯定地说,一种激情被放纵时就要增长,受约束时就要减弱;可以肯定地说,被人漠视的良心会变得迟钝,而被人遵从的良心会变得活跃;可以肯定地说,诸如习惯、风俗、惯例这类名词都具有意义——同样可以肯定地说,人类的各种机能必然会训练成完全适合于社会性状态;可以肯定地说,邪恶和不道德必然要消失;可以肯定地说,人必然要变得完美无缺。
【概念】
参考点依赖是指人在决策时喜欢寻找一个参考点,并将需要决策的事项与这个参考点进行比较。
参考点像“锚”一样,影响人们决策,因此其产生的影响又称锚定效应。
而理性人进行决策是没有参考点的。
什么是套利?简言之,一买一卖就是套利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处理信息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存在认知偏差。
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
心理学研究显示,事物的可想象性、新近性、显着性和生动性等因素会影响人的记忆。
其中可想象性是指能想象出来的事更容易让人认为是真的,不能想象的事无法从记忆中提取,从而不会被认为是真的。
新近性是指刚刚发生的事更容易从记忆库里被提取出来,从而影响人的决策。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做决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