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3)
过了一会,门开了。
开门的是姜老大姜海的妻子吴秀。
她正想训斥孙子乱跑出去,就被眼前的姜山父子给惊住了,久久说不出话。
好半天,吴秀才憋出几个字,“你、你们……”
剩下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姜山也不平静。
大哥姜海比他大了九岁,嫂子吴秀和大哥年纪差不多,在姜山的印象中,嫂子虽然平日也操劳,但却没什么老态。
但此刻见到吴秀老态丛生,他差点没认出来。
连嫂子都这样,那大哥二哥呢?自己那一对老父老母呢?
姜山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姜树见两人僵持着,连忙上前打起招呼,“大伯娘,我是大树,你认不出我了?”
姜树的话终于让吴秀从震惊中回过神,“小弟,大树!真是你们!!”
这时,一道苍老的声音在屋里响起,“阿秀,是谁来了?”
姜山听到声音,差点没稳住心神,他忍不住喊了一声,“爸!”
里面的姜老爷子听到声音,和老妻对视一眼,激动得站起身,“是大山和大树!”
吴秀也反应过来,“小弟,快,快进来。
”
在看到姜树身旁的推车后,顾不上找姜岁算账,吩咐道:“岁岁,你在外面帮忙看着板车,有事就喊。
”
姜山父子走进去,刚踏入屋内,逼仄之感扑面而来。
屋内没有一扇完整的窗户,几块拼凑的塑料板和木板勉强封住洞口,光线艰难地透过缝隙洒下,在满是灰尘的空气中勾勒出一道道浑浊的光路。
几张拼凑起来的简易大通铺占据了角落,打着补丁的被褥整洁的叠放着,床面看起来十分干净,并没什么异味。
屋子中间,一张缺了角的桌子周围,零散地放着几个高矮不一的凳子,桌上摊着几张残缺不全的编织物。
墙角堆积着几件农具,还有一些用旧布裹着、勉强算完整的生活用品。
姜老太太原本窝在床边编织从外面接来的手工活,听见是小儿子,立即快步走过去。
“大山!大树!真是你们!”老太太握着姜山的手臂,眼泪刷一下就掉下来了,“我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们了……”
大山喉头滚了滚,才勉强把泪意憋回去,“爸妈……”
三年不见,老父老母都苍老许多,和印象中神采奕奕的二老大相径庭。
姜老爷子眼睛也微红,但到底当家作主惯了,“好了好了,人没事就好,你这老太婆也真是的,哭什么哭。
”
老太太瞪了他一眼,“我高兴!”
她抹了一把眼泪,又提着心问:“怎么只有你们两,青云和阿枝呢?”
姜山:“他们在家呢。
”
说话间,姜山看到坐在桌前的侄子姜君。
对方正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对进门的姜山父子毫无反应。
他的右腿从膝盖以下截去,伤口处缠着已经乌黑得看不出颜色的绷带。
而姜山的大哥,姜海,此刻正躺在床上,意识不清。
五岁的姜丝小挤在一个用木板和破毯子隔出的狭小的角落里,怯生生地看着他们。
姜山一个大男人,看到这种情况情绪都有些控制不住。
“大哥和阿君这是……”
姜山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沉默起来。
吴秀脸上露出一抹绝望,但很快就收敛了情绪,她拿出两个矮凳,“小弟,大树,你们坐一坐,我去给你们烧点热水。
”
姜山哪会不知道这个家是什么情况,连忙阻止,“大嫂,别忙了,二哥和二嫂呢?怎么也不见小文和小娜?”
姜山问的是二哥姜河的儿子姜文和儿媳许娜。
这次老太太替她答了:“他们都去工作去了。
”
“来,你们父子俩先坐下,来跟我说说这几年你们是怎么过的。
”
姜山整理了下情绪,和二老简单说了说,末了直接道:“爸妈,大嫂,我们刚到基地,卖了车在自建区买了块地,虽然现在还建不起房子,但以后肯定能有。
我和大树这次来,就是想来接你们过去的。
”
话音刚落,姜老爷子夫妻两一阵沉默。
一旁的吴秀手中的动作滞了滞,很快又忙活起来。
片刻后,姜老爷子说:“大山啊,你有这份孝心很好,但我们住在这也习惯了,你让我突然换地方,我反而住不惯。
”
一旁的老太太张了张嘴,到底没说什么,“你爸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你也别看这里简陋,其实住惯了也没什么。
”
姜树在一旁听着,忍不住了,“爷奶,你们撒谎也打个草稿吧,这么多人住在这,能好吗?”
姜老爷子脸上挂不住,“你这臭小子,这么久不见,还这么没大没小。
”
姜树嘿嘿笑,“阿爷,你就别说那些客气话了,我们出来前我妈说了,今天没把你们接过去,咱们不准回家。
”
叶青云当然没说这话,但这个时候,二老就需要夸张点的情绪价值。
姜老爷子脸一沉,“要去就让你奶奶去,我反正不去。
”
老太太哪能让他这么对自己小孙子,“你这死老头,不去就不去,凶什么凶,大树,别管他,他就那德行,越老越像粪坑里的石头,当谁都稀罕他似的!”
姜树当然知道二老的想法。
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心思细腻着呢。
他爷奶这是不想连累他们,也做不出抛弃大伯二伯的事,所以才拒绝的。
恐怕不止姜老爷子误会,连大伯娘都误会他们只想把老人接过去,以为他们只是碍于面子,没好说得太直白。
姜树正想开口解释,吴秀突然开口:“爸妈,小弟是个孝顺的,咱们这里确实也住不开,要不你们二老就跟他们过去住吧,这边我能忙得过来。
”
姜老爷子一听,火顿时冒上来了,“我不去!我就住在这!谁也别想我走!”
老太太怕姜老爷子的话伤了儿子孙子,连忙帮着解释:“你爷爷脾气一上来,人倔得跟头驴似的。
你们别跟他一般见识。
”
姜树急了,“哎呀,你们干什么呢,咱们家那边三百亩的地,住老姜家四代人绰绰有余,爷你倔什么呀?”
姜奶奶和姜老爷子对视一眼,迟疑了一下,“你们是说,连你大哥二哥一起过去?”
姜树:“那当然啦!大伯娘二伯娘以前对我们这么好,怎么能分开呢!”
“再说了,现在都什么世道了,人多才不被欺负,我们才几个人,想出门办个事都没人看家。
”
等姜树说完,姜山看向吴秀,“大嫂,青云说了,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还想让你和二嫂多帮忙呢。
还有岁岁思思两个孩子,他们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住一块,也好有个照应。
”
“大哥和阿君现在这样的情况,我这个做弟弟、做小叔的,怎么能干看着不管?”
“当初我是靠了你们才有机会进城读书,现在咱们一家好不容易见面了,哪还能分开?我姜山也不是那种忘本的人。
”
吴秀表情一下就绷不住了,这一年,她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父子俩不想拖累家人,想一了百了,她又何尝不是这么想。
每天看着被连累的二老和二弟一家,她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去面对。
若不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她真的没办法熬下去。
“我……”吴秀声音沙哑得厉害,“我……怕连累你们啊!”
这句话她憋得太久了。
姜丝看到吴秀哭了,也害怕得哭起来,她扑到吴秀怀中,“奶奶别哭……”
姜树心里难受得厉害,他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不在,是大伯娘一整宿一整宿地熬着夜哄着他。
“大伯娘,你别怕,我们很厉害的,肯定能让大哥和大伯好起来的。
”
他不好把姜枝的情况说出去,但以他们现在的情况,想要改变姜海父子的情况还是很有希望的。
现在会这么说,也只是想给吴秀一个希望而已。
果然,吴秀神情亮了几分:“大树,你说的是真的?”
问完,她又忍不住去看姜山,想从他脸上得到些肯定。
姜山没打包票:“到时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总会有办法的。
”
吴秀期待的神情再次暗淡下来。
姜山又说:“大嫂,你别想这么多,阿君这样子,住在这里也压抑,不利于病情,你们今天就先跟着我们回去,青云和阿枝已经在收拾了。
”
吴秀犹豫地看向姜老太太。
老太太见小儿子虽然比以前瘦了黑了,但精神状态不错,证明这几年过得不算太差,一咬牙,下了决定,“行,我们听你的,今天就搬!阿秀,你去通知阿河他们夫妻,让他们带阿文和小娜回来。
”
姜河夫妻为了还债,每天都去接城墙建设的工,肯吃苦的话,一天一个人也能有个五六十积分。
姜文和许娜,一个在自建房区的二手物品店做店员,一个在基地居民自己开的布料小作坊做纺织工。
姜老爷子气急,“老太婆!”
“嚷嚷什么!”姜老太太一点也不怵他,“我们和大山分开了三年,你知不知道我这三年怎么过的,现在人找到了,我只想一家人在一起!你说我自私也好,反正我今天肯定要跟大山走的。
”
姜山怕二老吵出个好歹来,连忙劝道:“爸,我妈说得对,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们,没有还继续分开的道理,你们听我妈的,搬过去大家也有个照应。
”
姜老爷子大喘气了几声后,摆摆手,不想多说。
姜山知道老爷子这是妥协了。
姜老太太对吴秀说:“还不快去?”
吴秀有些激动,应了一声后便出门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一家没被抛下,是占了天大的便宜。
她当初没嫁错人。
老姜家的,一个个都是有情有义的人。
在等姜河几人回来的过程中,姜山父子也没闲着,跟着二老帮忙收拾东西。
这时候,天已经暗了下来,他们得抓紧时间搬家。
姜丝小小一个,见大人忙活,她也跟着帮忙。
姜树一边打包东西一边逗她:“思思,你还记得小叔吗?以前你最喜欢小叔了。
”
姜丝犹豫了下,还是小声说:“你骗人,我都不记得你。
”
姜树哈哈笑起来。
三年前姜丝也才两岁,记得才怪。
“那你愿不愿意先跟小叔走?小叔带你和你哥先过去婶婶那,就用外面那辆板车。
”
姜树早看出这丫头偷瞄外面了。
他算是明白了,他们家这辆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平板车,在基地里就是个紧俏货,很是遭人稀罕。
连小孩看了都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