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3/3)
朱意远一直在旁边跟随,听了这话也觉得不对,回想了一下道:“主子,奴才方才想了一下,当时奴才去打听消息的那人,好似就等着奴才问他一般,不过推脱一二句就告知了。
”
弘书点点头,看来这里头还有事,不过也没必要深究了,反正便宜爹这次对内务府下狠手,肯定是要将留下的人狠狠犁一遍的,有问题的就算侥幸逃脱接下来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有了李延禧这个榜样,下一个内务府总管还敢糊弄他?
弘书一甩手背在后面:“行了,没事了就下值吧,回去好好休息。
”
“是,奴才等告退。
”周业等人走了,直到离开前都不知道六阿哥在做什么东西。
“主子,拌好了,您看看。
”
弘书捻了捻,发现果然达到要求就兴致勃勃的走过去,拿起手摇煤球机:“都让开,让我来做第一个。
”
史书将记载,第一个蜂窝煤诞生于弘书手中,芜湖。
养心殿,体顺堂。
乌拉那拉氏虽然已经有了宫殿,但她大部分时间还是住在这里伴驾。
当然两人并不同房,她住在这里只是方便照顾胤禛的饮食起居。
此时她便和胤禛一同看着儿子带来的东西。
“这就是你做的东西?”
胤禛看着那个黑乎乎的、蜂窝状的圆柱体微微皱眉:“做什么用的?”
“这个叫做蜂窝煤。
”弘书介绍道,“主要是用来代替柴薪,做燃料,可以用来做饭、取暖。
”
胤禛直击重点:“比柴薪好在哪里?”
弘书道:“原料广泛、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制作简单,高效省时省钱。
”
胤禛不可置否:“没有缺点?”
弘书点点头:“当然有,和咱们烧煤取暖一样,有毒气,不过比整块的煤炭毒气小些,只要注意通风就不会有大问题。
”
他没说破坏环境的问题,因为这个解释起来很麻烦,而且也很难解释他是怎么知道的。
“怎么想起来做这种东西?”
弘书挠挠头:“这不是前段时间您发了一道谕旨吗,说有百姓因为缺柴火偷砍皇陵的树木破坏了风水。
我想着皇陵的树不能砍,那百姓缺柴火也不能不管,本来想着让他们烧煤炭的,不过问了煤炭的价格后就知道不行。
”
“后来章元化他们添炭的时候我看到散落的煤灰,想着整块碳百姓用不起,那采矿时候不要的煤渣煤灰他们总能用得起吧,所以试了试,没想到做出来还不错。
”
胤禛扬了扬眉,没想到竟是这个原因,还以为他单纯是为了好玩。
心有百姓,不错。
知道从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更不错。
上书房的先生教得好,该赏。
“怎么用的?”
弘书往出走:“您等等,我去看看他们烧好了没有。
”
没一会儿又进来,后面跟着两个人,章元化提着煤炉子,高卓端着铁盆,铁盆里有两块已经烧红的蜂窝煤。
“放这儿来。
”
弘书指挥两人将东西放在胤禛和额娘跟前,边介绍边让章元化示范。
“这个煤炉子,专门用来配蜂窝煤的。
”
胤禛看着那有半掌厚的铁壁:“用的铁?”心里摇摇头,刚才还夸他从百姓角度考虑呢,这会儿就忘了百姓能不能用得起了。
“只有外面一层铁皮,里面填的都是土。
”
哦,那还行,看这个大小,废不了多少铁。
“这样,将引燃的煤放在下面,上面再添上一块没烧过的。
”弘书介绍了火大火小怎么控制,过夜怎么能不熄灭也不烧的太多。
“最后烧完了会变成这样。
”
章元化拿来一个烧完的煤球展示。
“这个其实还可以回收用,我找花鸟房的人问过了,将这个烧过的煤球捣碎混在土里,用来栽花养树也不错,能增加透气性和排水性。
”
乌拉那拉氏全程听得神采奕奕,此时忍不住插话道:“那就是说,百姓买了煤球用完后,还能洒在地里用来种地?”
额娘对种地还是不太了解,弘书摇头道:“不行哦,这个没有肥力,它只能用来养盆景。
”
弘书想了想补充道:“盆景也要试验,不一定所有都适合,这些目前只是花鸟房养花的老手根据经验给出的猜测。
”
能不能养花其实都无所谓了,胤禛伸手在煤炉子上方感受着传来的热度,满意的点点头:“你方才说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有多低廉、多简单?”
弘书皱眉:“如果只算煤灰和黄泥的话,基本没有成本,我问过了,这些煤灰和小煤渣在采矿过程中很多,都是没人要的,黄泥也是,随便挖,咱们即便卖一文钱三个都有的赚。
”
“但是这里面还要算上采矿的人力物力,运输的人力物力,这些我都不了解成本几何。
不过如果出的量大,一年卖个两千万块,这成本摊下来也不多了。
”
京城如今常驻人口大概有10万多户人家,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家买,就够数了。
何况肯定不止,京城的百姓在如今可算是富裕的,他们平常用柴薪也是买的,花费可不少。
“至于制作,两三个人合作,辛苦些一天能做几千个。
”
“哦,还有这煤炉子和火钳子,不过这两样可以送,不用百姓买。
”
“送?”胤禛道,“真是好大的口气,谁送,你送?你有几个身家。
”
哪怕用铁不多,那也是铁,人人送一个得多少,这小子真当铁不值钱啊。
还是以为他这个皇帝很有钱,可以贴补天下百姓?
弘书解释:“就是开始的时候送个几百个,而且不是白送,可以规定,订购一年的量或者直接买两千块,才送配套的煤炉和火钳,这也是为了推广和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毕竟煤球和煤炉搭配才能发挥的最好。
等他们用习惯了、用好了,自然会向别人推荐,到时候就算不送,新来的人也会自己买。
”
胤禛眼睛微微睁大。
这,是他自己想到的?
“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你在看《孙子兵法》?”胤禛一脸满意地道,“不错,能从这句话想到这些,也算是理解透了。
”
弘书一愣,反应过来便宜爹是什么意思后,哭笑不得:“《孙子兵法》我是看过一点,但我不是从这句话想到的,百姓又不是我的敌人。
”
胤禛却已经听不进去了,他此时只有一个想法。
朕的儿子果然聪慧过人,随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