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1/3)
庞新荣恍恍惚惚地站在人群中,听着周围人的社交,仍旧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要当先生了?他要在皇上担任校长的大学当先生了?他一个连童生都不能考的商人,当上老师了?
“啪!啪!啪!”
“肃静!”
“皇上驾到!”
庞新荣一个激灵,麻溜的随着大部队跪下去,谨记着前几日在礼部培训的礼仪,完成了整个仪式过程。
“今日,朕与诸位齐聚在这里……”清朗的声音响起,即便庞新荣站的靠后,也能清晰听清说话内容。
他还没见过皇上呢……庞新荣心里跟猫爪子挠似的,实在没忍住,小心翼翼地抬了点头,偷看高处正在讲话的人。
……等、等等,为什么这个皇上看起来有点眼熟?怎么他感觉自己见过?
做生意的,记人是基本功,哪怕只有过一面之缘,他也能记住,庞新荣尤其自豪自己这一点,所以他不觉得是自己错觉,脑子飞快的转了起来。
良久,他才在脑海的深处挖掘出一段记忆。
那还是先帝在位时,他开始接手家中生意,父亲打发他入京给过八十大寿的姑奶奶贺寿,顺便见见世面。
他被堂兄周海带去见识仁心医院,在那里碰到了一个贵公子搭话,谈起了他家才起步的眼镜生意……
当时那个贵公子,竟是、竟是当今陛下!
庞新荣感觉自己腿都要软了,他拼命回忆,当初自己有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应该、应该没有吧,庞新荣有些虚脱的想,毕竟过了这么多年,他要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家里生意哪能做那么大,人哪还能站在这里。
对、对了,好像就是这一年贺完寿回去,当时的江苏巡抚尹继善大人组织他们这些做眼镜行当的商家成立商会、工厂,那时候他才从京城回来,一下子想起了那位贵公子说的太子成立的印刷工厂,撺掇他爹积极配合,掏出大半家业投了进去,他家才能趁着那次机会一飞冲天,将生意做到了全国。
也是因为他家如今成了眼镜行业的领头羊,还有自己投资的镜片工厂,甚至他家的高倍镜片还被列为内务府的采购项目,他才能凭此被特招为大学经济学院的先生,让他来教授工厂经营、商会运作、往来贸易等知识。
他其实不懂为什么要给大学的学子讲这些做生意的经验,毕竟能在这里读书的,未来大概率都是要当官的,官不从商,学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但没关系,他虽然不懂,但知道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好的。
如今再回看那一面之缘,庞新荣感觉自己仿佛看见了命运的丝线,在许久前被拨动了一下。
庞新荣所在的经济学院队列左近,是新独立的化学院,化学院人数寥寥,这其中却又两个特殊的人,吸引了不少视线偷看,这两人便是弘书在东宫建立的化学实验室的两个负责人,太监孙玉泉和梁春。
……太监竟也能当教谕?不说其他人,就是孙玉泉和梁春两人,也想不到自己能有这一天。
他俩一直觉得,自己当初在东宫时能被太子选中做化学实验助手,已经是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因为皇上登基后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再到实验室做实验,所以他俩想的最美好的未来,也不过是一直帮皇上管着化学实验室,给皇上做一辈子的助手。
但谁能想到,命运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美好,短短的半年时间他俩仿佛过了一辈子。
皇上要成立北京大学?好事啊,皇上英明神武!
皇上要成立化学院?好事啊,皇上天纵之才!
皇上点了他俩做化学院的老师?好事……啊?
朝臣反对他们两个太监当老师,觉得是侮辱人?……其实他们自己心里也是这么觉得的。
皇上要收他俩做化学方面的徒弟?磕头敬茶的那种弟子?……妈呀,他俩一定是在做梦!
但这个梦他俩做了好久都没醒。
他俩磕头敬茶成了皇上的徒弟!他俩的名字真的出现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谕那一栏里了!
他俩的祖坟这都不是冒青烟,这是他们祖宗上天把文曲星绑架了埋进他们祖坟了吧!
不然他们是在想不到除此之外的理由。
孙玉泉和梁春仍旧如在梦里,而比起偷看他俩人数更多的,是从化学院往左再数两列的医学院。
医学院的队伍庞大,几乎和文学院不相上下,而在医学院那为数不少的队列中,有一队与众不同的靓丽身影。
是女子。
女子啊,什么时候女子竟也能和他们同堂读书了?
在不少人怀疑人生的目光中,云映蝶正在全力压制她止不住颤抖的身体,害怕失仪,丢了老师的脸。
谁能想到,她一个昔日烟花地的清倌人,有朝一日居然能光明正大的同一众学子和官员站在一起,听皇上讲话,她想象中的早朝也不过如此了!
而且从此她还能和那些读书人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听那些官员讲课……妈呀,虽然她的老师姚院判就是官员,在医院的时候也没少接触那些达官贵人,但那是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样!
而这一切,都是皇上赐予的,皇上……她实在控不住自己,偷偷瞧了一眼上首的贵人。
和记忆中相比,如今的皇上愈发威严挺拔了……真好,她虔诚的许愿,希望皇上能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除了他们,今日站在堂中的,还有郑板桥、刘墉、袁枚、厉鹗、丁敬、纪晓岚、程瑶田、程晋芳、曹霑等等,或是老师或是学生,或是心潮澎湃、或是踌躇满志、或是好奇满满,不一而足。
弘书站在上首,将底下人的种种表现俱收入眼中,莫名有种班主任的感觉,不由失笑。
在扫过医学院那一队为数不多的女子队伍时,有些感慨,就为了这几个人,他不知道和朝臣拉扯了多久,好在最终还是他胜利了,在医学院设立了妇科专业,姚辛夷、冯采菡等任老师,女学生也大多是在仁心医院内部挑选的。
没办法,如今的女子束缚还是太多了,而且大多十四五岁就定下亲事,没两年就要成婚,这样的身份很难得到允许出来读书。
没关系,弘书告诉自己,已经有了星星之火,慢慢努力,总会燎原。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