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江守信(1/3)
对青石镇很熟?
当然熟悉。
姜凌抬手抚过鬓边的珍珠发夹,眼中有着温暖的眷恋。
将她从人贩子手里救出来的江守信警官,就在青石镇派出所工作。
因为“江”、“姜”同音,再加上江守信家里只有独子,总想着再有个女儿,所以待她像亲生的闺女一样。
牵着她的手逛街,给她买糖、饼干和带花边的小裙子,把她带回家,给她梳头发、扎小辫、戴发夹。
这个发夹,和当年江守信送她的同款,都镶着细密的两排小珍珠。
姜凌在青石镇住了半个月,日子美得就像阳光下的肥皂泡泡一样,绚烂夺目,轻飘飘地飞向天空。
她高高兴兴叫江守信“江爸爸”,叫江守信的妻子李文慧“李妈妈”,叫江守信的儿子江喆“哥哥”,一切都和她幻想的一样,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只是,肥皂泡泡总有破的时候。
幸福的日子也很短暂。
姜凌很快就被送回到福利院,从此青石镇成为她甜蜜的牵挂。
现在借鹞子一案,先将三定侦查法推广开来试试。
顺便,也回青石镇去探望江守信警官。
江守信,是她童年里最亮眼的光。
就是这一抹光,给她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考警校、当警察。
姜凌有一刹那的分神,应松茂敏锐地察觉到了。
提到青石镇,姜凌并没有回答袁毅的问题,而是陷入沉默,这让办公室有些冷场。
应松茂略提高了些音量:“姜凌提到的三定侦查法非常好,可以考虑在市局推广。
”
应松茂成功让话题转场,袁毅连连点头:“对,这个一定性质、二定范围、三定脸谱的三定侦查法,我听着也觉得不错。
不过……现在只定了性质和范围,定脸谱这一条,小姜还没说呢。
”
姜凌从回忆中抽离出来,正听到袁毅最后一句话,当下便说:“嗯,接下来我们定脸谱。
这个脸谱,就是犯罪心理画像。
”
姜凌承认,她就是在作弊。
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罪犯档案,可以为她提供精准目标。
她现在做的,只是利用成熟的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引导众人将目标人物推导出来。
不过,姜凌并不心虚。
她所说的“地理画像”、“三定侦查法”全都是犯罪心理画像的核心内容,提前推广,让更多刑警掌握,一定能提高破案效率。
李振良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翻到上次的记录,默契地在白板上画了个简单的表格——
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社会特点、犯罪经历。
姜凌指着生理特点这一栏:“刚才周警官推测谢家燕是疑犯的情妇,那么他的性别显然是……”
所有人异口同声:“男。
”
姜凌笑了。
没有哪个老师不喜欢这样的互动氛围。
站在白板前的姜凌,第一次感受到了讲课的成就感。
姜凌很少笑,笑容也是浅浅的。
但是,原本冷着的一张脸,因为多了一抹浅笑,整个人一下子鲜亮起来。
就仿佛一块暗藏金丝的玄色披肩,原本并不起眼,在阳光下的映照之下,金丝折射出光线,披肩一下子变得耀眼夺目、亮丽无匹。
因为姜凌这个笑,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活跃了起来。
周瑾亮兴奋地站起来:“他的年龄应该在30-50之间,这个年龄年富力强,才能控制住这么多人贩子。
”
袁毅也跟着说:“年龄还可以再缩小一点,40-50之间。
我看那谢家燕年纪也不算小了,能对她下得去手的……恐怕不会是三十多岁的男性。
”
男人更懂得男人。
这一点姜凌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在白板上写下“40-50岁”字样。
李振良也提出一点:“能够组建车队,让这么多人为他卖命,还能与政府部门关系良好,这个人在青石镇应该有产业、有资源,有没有可能这人是大家族出身,或者曾经从事过商贸等职业?”
应松茂肯定地说:“大概率是下海经商的人员。
”
袁毅一拍应松茂肩膀:“兄弟,和我想到一起去了。
这人能够想到拐卖儿童进行乞讨,应该经常与三教九流的人物打交道,不是坐办公室的小领导。
”
应松茂继续:“嫌犯应该没有犯罪经历,才能光明正大地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
没有犯罪经历,那就没办法从犯罪档案信息库查到此人。
周瑾亮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嫌犯能想出一对假扮夫妻控制三名残疾儿童乞讨、并收取佣金的牟利方式,还能组建车队进行被拐儿童的运输,完成尸体处理,这说明他擅长控制人心,这类人大多能言善道,智慧极高。
”
李振良也不甘示弱:“光是谢家燕这三队人马,就有五名尸体需要处理。
其他假夫妻手底下一定也有人命,这么多尸首需要处理,不管是焚尸还是埋尸,都要求有相对隐秘的住所或者产业。
”
越来越接近真相了。
姜凌很乐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对!买来的残疾儿童多来自农村,嫌犯很熟悉农村,应该在青石镇郊区有所隐秘的农房,这样不仅方便被拐儿童转运,也适合尸体处理。
”
正讨论得热烈,刚刚提审沈三壮的汪学昌、廖刚急匆匆走进办公室。
汪学昌将笔录本往桌面上重重一甩:“妈的!真嘴硬!”
廖刚叹了一口气:“不行,沈三壮不肯招。
我们诈他说谢家燕已经指认是他害死孩子,他根本不相信,什么也不肯说。
”
发完牢骚之后,两人一齐抬头,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字,再看着站在白板旁边像个老师一样的姜凌,愣愣地问:“你们讨论得怎么样了?”
袁毅笑着起身,拍了拍两人肩膀:“行了,辛苦你们。
沈三壮招不招不要紧,我们有线索了!”
汪学昌与廖刚拖了两把椅子坐下,这才认真端详白板上写的字。
“暴利驱动型犯罪?”
“40-50岁男性?”
“新昌县青石镇人?”
“有车队?!”
“有郊区农房?”
“下海经商?”
越看越心惊,汪学昌与廖刚等人眼睛瞪得老大:“啥?这么快你们就把鹞子团伙的头目找出来了?”
所有人都忽视了他们的问题,反问道:“啥?鹞子团伙?”
汪学昌这才想起来姜凌一开始交代的任务:“哦,对,这个团伙名字叫鹞子,这个倒是问出来了。
”
姜凌问:“哪两个字?”
廖刚回答:“鹞子,就是那个鹞子翻身的鹞子,一种猛禽。
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