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纵火(3/3)
的饭盒,内有食物残渣碳化物。
法医初步推断死亡时间在起火后不久,结合胃内容物分析,他当时可能正在吃饭或刚吃完不久。
”
“五、消防队反馈,火势蔓延异常迅猛,远超普通火灾,核心温度极高,与大量易燃物和助燃剂有关。
”
姜凌点点头,李振良的汇报清晰扼要,抓到了重点。
“很好。
基于这些信息,我们需要给这个纵火犯画像。
”
她站起身,走到办公室一侧挂着的白板前,拿起黑色记号笔。
“首先,熟悉环境。
”姜凌在白板上写下这四个字,并在下面画了着重线,“凶手选择的起火点非常精准,都是易燃物集中且相对隐蔽的区域。
他知道稀释剂存放在哪里,并且能轻易取用而不引人怀疑。
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值班室的具体位置,知道那里相对独立。
这份熟悉,不是外围人员临时踩点能达到的。
”
说完这些之后,姜凌看向李振良:“这意味着什么?”
李振良思索片刻,迅速回答:“极大概率是内部人员、刚离职不久的员工,或者至少是近期频繁出入、对仓库布局了如指掌的人,”
姜凌赞许地点点头:“那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李振良知道姜凌有意提点自己,站起身来:“接下来我们要锁定侦查范围,重点排查仓库现有员工,以及最近三个月内离职的,特别是那些因非正常原因离开的人,像被开除、与工头、老板或者范国平有过冲突的人。
”
姜凌心中很是欣慰,再一次点头:“很好,就按照你说的做,记下来,等下和范队沟通。
”
李振良朗声回应:“是!”
姜凌转向坐在会议桌边,正对着一张手绘平面图皱眉的周伟:“大伟,你那边有什么补充?”
周伟现在是小组的“活地图”,擅长从空间布局和地理环境角度分析案件。
他拿起那张手绘的仓库平面图走到白板前。
这张图,是周伟在消防控制火势后第一时间进去画的草图,虽然粗糙但方位清晰,用于案件分析正合适。
周伟将图固定在白板上:“你们看。
仓库主体是钢架结构彩钢板顶棚,内部按区域划分。
东区是木材和保温材料,西区是油漆、稀释剂等化工品,中间是通道和少量成品。
值班室在东侧外墙,单独开门,有扇小窗对着仓库内部。
”
周伟拿起红笔,在图上标了三个圈:“这是凶手选择的起火点,一个在西区油漆桶堆放处旁边,一个在东区木材堆深处,还有一个在靠近值班室后窗附近的废旧包装材料堆。
”
他顿了顿,指着那个靠近值班室后窗的起火点:“这个点很关键。
它离值班室很近,但中间隔着一些货架和杂物。
凶手点燃这里,显然知道这堆东西易燃,而且位置偏,不易被第一时间发现。
同时,这个点火点产生的浓烟和火焰,会直接灌向值班室的那扇小窗。
结合范师傅可能刚吃完饭,警惕性较低,或者正在休息……这个点的选择,既隐蔽,又对值班室构成了直接威胁。
”
周伟的分析让空间关系更加立体。
李振良盯着那张图大声道:“大伟说得对!这说明凶手不仅熟悉仓库整体布局,还对各个角落的细节都非常清楚,绝对是内部人员。
另外,他选择多点同时或相继点火,确保火势快速失控,心思相当缜密。
”
说到这里,李振良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姜凌:“组长,我们是不是应该从犯罪动机开始分析?三定侦查法嘛。
”
姜凌微微一笑:“好,你来主导分析吧。
”
李振良有点小兴奋,模仿着姜凌平日分析案情时的冷静与沉稳:“纵火烧仓库,死了一个人,我们首先要确定,凶手的目的是纵火谋杀,还是纵火毁坏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