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策略(2/3)
有关联。
”
刘浩然继续往下:“王顺,28岁,搬运工,个子不高但结实,闷,被工友们嘲笑三棍子打不出屁。
他的体格描述与画像的瘦弱有偏差,但性格符合压抑和被忽视这两点。
工友的玩笑带有明显的侮辱性,长期积累也会形成压力。
他的触发点可能是一次特别过分的羞辱,或者长期积累的不满在某个节点爆发。
纵火动机可能更偏向于对特定欺凌者的报复,或者也是一种展示力量的方式,证明自己不是真的‘没屁用’。
”
听到这里,周伟快速接上:“那,审讯重点就是要问问他面对嘲笑时真实的内心感受,观察一下他是不是对某些特定的人或者环境有仇恨。
”
姜凌赞许地点点头:“浩然的分析很到位,抓住了关键差异。
现在,我们结合空间地理和物证疑点,制定具体审讯策略。
”
她看向周伟:“大伟,空间上,那个靠近值班室后窗的3号起火点,行动难度极大,狭窄、堆满杂物,需要钻爬。
谁最有能力快速完成这个动作?”
周伟立刻指向孙小海的照片:“毫无疑问,孙小海!他身高只有1米58,极瘦,这种体型在那种狭窄空间里行动最具优势。
葛明虽然也瘦弱,但身高接近1米7,钻爬灵活性会打折扣。
王顺体格结实,在那种地方转身都困难。
孙小海是唯一能快速、隐蔽完成3号起火点点火的人选。
而且他是油漆工,能接触、获取到助燃剂。
”
“物证方面,”姜凌看向李振良,“3号起火点在值班室窗下,点火时需要利用范国平放松警惕的时机。
谁最有可能在案发前与范师傅有短暂、不引人怀疑的接触,能够明确知道范国平吃饭的时间?”
李振良立刻接话,思路清晰:“摸排显示,葛明作为保管助理,和范国平有工作交集,接触比较频繁。
孙小海是油漆工,主要在作业区,与保管员直接接触较少,但领取材料时需要。
王顺是搬运工,与保管员接触也主要在领料、出入库时。
从这里来分析的话,葛明的嫌疑更大一些。
”
“很好。
”姜凌转头看向李振良,“大伟刚才已经提出了审讯重点,那接下来,良子你来安排一下人手,重点是审讯策略和分工。
”
“好的。
”再一次被姜凌委以重任,李振良不再像以前那么惶恐,态度淡定了许多,挺直了腰杆,看向众人,“嫌疑人孙小海是我们的主攻目标,主审就由组长来,浩然当副审,可以吗?”
第一次安排组长,李振良有点不好意思。
但姜凌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坐回椅中,微笑点头:“好。
”
李振良受到鼓励,看一眼孙小海的信息表,根据刚才周伟提出的“安抚”策略,开始细化审讯过程:“孙小海的审讯,一定要避免直接对抗,营造一个和风细雨的低压环境。
可以先询问其日常工作、生活情况,重点放在其感受上。
”
被委以“副审”重任的刘浩然反应很快,迅速在记录本上拟出问题。
——在仓库干活累吗?
——和工友们处得来吗?
——有工友反映,某某工头有时说话比较重,你会觉得委屈吗?
——听说有人开过关于你身高的玩笑,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李振良很满意队友的行动力:“浩然拟的这些题目很好,询问的时候要重点观察他的情绪波动点。
如果发现有呼吸急促、身体紧绷、眼神躲闪的反应,那就引导他描述具体事件细节和当时的感受,比如问他是不是感觉生气、有没有无助、有没有想要反抗,并强调这种感受的长期性和累积性。
”
刘浩然道:“情感铺垫充分后,我们就可以连接纵火动机了。
组长看看这些问题怎么样?”
——被压得太久太狠了,是不是会觉得喘不过气?
——是不是会想,要是能做点什么,哪怕就一次,让所有人都看到,让那些看不起你的人都付出代价?
——有没有想过,让那些忽视你的人都再也不能忽视你?比如说……一场能烧掉一切的火?”
听到这里,姜凌很是满意,不过也提醒了一句:“非常好。
不过,要记得不要直接说出纵火这个答案,免得有诱供嫌疑。
”
刘浩然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一边记一边说:“好,我会密切观察孙小海的反应,看他是不是瞳孔突然放大,有没有颤抖恐惧,或者被你的话语触动突然变得多话起来。
”。
姜凌道:“没错,一定要实时分析孙小海的微表情、肢体语言,尤其是手部动作,判断其情绪临界点和防御弱点,并根据这些调整节奏。
”
李振良眼睛里的光芒越来越亮,感觉自己终于感受到了审讯的技巧,紧接着便开始安排葛明。
“葛明和审讯策略为聚焦挫折事件,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