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朋友(1/3)
1996年8月,正值盛夏。
京都虽是北方,但夏天和晏城也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地热。
空气里弥漫着柏油路被晒化的黏腻气息,吸一口都觉得肺里发烫。
姜凌合上厚厚的《犯罪生涯发展轨迹研究》笔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窗外,华夏公安大学的梧桐树郁郁葱葱,蝉鸣阵阵。
一年的脱产学习,将她从晏城市刑侦一线那充满血腥味和紧迫感的快节奏工作,带入到了平静如水的学校生涯。
前世姜凌虽然自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缺乏系统性。
那些曾经模糊的直觉、办案中无法言说的困惑,在应璇玑教授的理论指导下,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和名字。
应璇玑教授不仅点燃了她对犯罪预防的执着信念,也像一位洞察世情的智者,悄然抚平了她生活中的一丝涟漪。
就在昨天,一直和她保持通信的应松茂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学校。
他们坐在校园旁一个安静的咖啡馆里。
咖啡厅布置得很有情调,背景音乐浅浅淡淡的,仔细听是一首徐小凤唱的歌曲,低沉而悠扬。
“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
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
只能偷偷看呀看一看他
就好像要浏览一幅画”
应松茂看着身穿一袭素色连衣裙的姜凌,眼睛里迸射出极亮的光芒。
姜凌很少有如此女性的时刻,清纯而美丽。
可是,想到接下来要说的话,应松茂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下来。
咖啡厅里的歌声传入耳中,应松茂内心酸涩无比——或许是他不够勇敢,或许是他顾虑太多,明明是自己爱恋的女孩,可是他从来不敢表白。
而此刻,坐在应松茂对面的姜凌很有压力。
她承认,对应松茂她有一分欣赏、一分怜惜、一分信任,但真的,就这三分,不能再多了。
可是,应松茂似乎比她预料的情感,要炽热很多。
他甚至,偷偷给导师写推荐信,为她说好话。
虽说这封信对于清高淡泊的应璇玑而言,作用并不大,但姜凌还是感谢应松茂的心意。
现在,应松茂从岳州来到京都,又约她出来喝咖啡,姜凌不知道他会说些什么,只能沉默以对,灵机应变吧。
“姜凌。
”应松茂终于开了口,声音有些发哑:“你在信里说的那些理论、那些想法,我看得出来,它们已经成了你骨子里的东西,永远不会放弃,就像……我同样离不开我的缉毒事业一样。
”
他顿了顿,嘴角扯出一个有些无奈却释然的笑容,“前段时间,我姑姑给我打电话,说了很多。
关于我们之间的关系……”
姜凌愣了一下。
应璇玑老师竟然会关心到自己和应松茂的事情?自己似乎并没有和导师提到这些,她又是从哪里得到消息的?
虽然经历过一世,但姜凌的情感世界一直是空白。
陡然被应松茂如此清晰提及“我们的关系”,姜凌的心跳不自觉地加快,双手握拳,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看到姜凌的反应,应松茂不由得苦笑。
她这分明是紧张,而不是羞涩。
以前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执着地认为姜凌对他有感情?
就因为她主动找他帮忙?就因为她帮助了妹妹?就因为她在自己加入缉毒大队时说了一句保重?
想到姑姑和自己说过的话,应松茂原本有些冲动的头脑忽然就清醒了过来。
他看清楚了姜凌的心意,也明白了他曾经自以为是的“爱”并不是姜凌所需要的。
有一句话,叫“放手,也是一种爱”。
这一刻,应松茂无比理解,并深深共情了。
“我姑姑说,我们俩太像了。
都是事业型,都目标明确,就像是像两列奔跑的火车,强行并轨只会撞得粉碎。
我们都舍不得放下轨道上的风景,更不可能放弃追寻的理想。
”
“我想,我姑姑说得对,我们更适合当朋友,而非恋人。
”
事实上,应璇玑说的远不止这些。
应璇玑很了解自己的侄子,对弟子姜凌极为欣赏,她对应松茂说:“我知道,你学历不错、工作稳定,事业心强,很优秀。
但你和普通男人一样,到了年龄便想成家,找一个贤惠的妻子打理家务,生儿育女。
”
应松茂努力为自己辩解:“姑姑,不是这样的。
我知道姜凌有很强的事业心,我欣赏她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也为她的突出能力而折服。
我有过未来的规划,我俩同在一个系统,能够理解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