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挤兑风险(1/3)
1998年7月,姜凌研究生毕业了。
读书的时间过得飞快,第一年理论学习,第二年跟着导师奔波于各地、接触了不少疑难案件,第三年主要进行数据整理、发表论文。
这三年,姜凌的犯罪心理画像能力被打磨得愈发精纯,预防犯罪理念也在不断成熟。
应璇玑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盛情挽留她留校任教。
姜凌微笑着拒绝:“老师,我考研得到了晏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毕业后也想回去继续工作。
那里是从小生长的地方,有我的同事、我的朋友。
”
应璇玑拍了拍姜凌的手背:“晏市虽好,但毕竟也只是湘省一个地级市,平台太小,你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啊。
虽说你是在职研究生,但学校会和晏市公安局那边沟通,留下来任教不是问题。
我们一起完成课题,一起推广预防犯罪理念,不好吗?”
早在离开之前,姜凌便已对未来想得很清楚。
其实父母、妹妹也都力劝她留校,从职业成长到家庭扶持,一直讲到成家生孩子的现实问题,姜凌却依旧坚持。
“晏市虽小,但市局领导观念开放,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预防犯罪理论可以落地。
我想以晏市为试点,慢慢往外推广。
用事实说话,比论文、数字更接地气。
”
应璇玑沉默了。
她虽在高校工作,但并非锁在象牙塔里不走出去,她也会和各地公安局联动、作为心理专家参与案件侦破。
可即使是这样,她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教学、科研上,为案件侦查中提供犯罪心理方面的理论支持,只是偶尔为之。
近期她在权威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强调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呼吁社会多方关注、提出了预防犯罪的观点,但在重实战、轻理论的公安系统里,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所以应璇玑才会劝姜凌留下。
姜凌身上那股一往无前的冲劲、不怕挫折的勇气,让应璇玑动容,也让她有了坚持理想的力量。
姜凌轻轻握住导师的手:“老师,您负责理论研究,我来实践,我们从两条路使劲,一定可以看到理想实现的那一天,是不是?”
手掌温暖的触感,让应璇玑内心五味杂陈,浓浓的不舍让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另一只手伸展开来,一把将姜凌搂住:“好!老师也努力,我俩齐心,理想一定会实现!”
带着一份离愁,姜凌离开了京都,回到晏市。
看到手下顺利回归,负责刑侦的钟俊才副局长欣慰无比:“小姜同志,你还肯回来啊?你读研这三年,我一直提心吊胆,就怕你被其他部门看中,非要调你过去。
”
说实话,钟局也没想到姜凌还肯回来。
研究生学历、父亲是京都市公安局的领导、导师是公安系统内知名的犯罪心理专家,这么显赫的背景,哪是晏市这个小庙能容得下的?
姜凌很淡定:“您放心,是晏市培养了我,我也会扎根晏市,努力降低犯罪率、提高破案率,把咱们晏市打造成海晏河清的平安城市。
”
姜凌这话,真正说到了钟局的心坎上,他一拍桌子,从椅中站了起来:“好!好!好!小姜这话说得好!海晏河清,也不负咱们城市这个好名字。
你有什么要求,只管提,我全力支持!”
姜凌交上一份报告:“关于如何降低犯罪率、提高破案率,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这里是我的一些建议,请您看一看。
”
钟局接过报告,越看越心动。
站得久了,有点累,他又坐了回去。
足足看了半个小时,钟局才开口说话:“小姜,你说的这个犯罪预警系统的建设,非常有战略眼光,我们局里可以拔款搭建数据平台。
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想要建设公安自己的、能联动关键社会数据的中心数据库,难度很大啊。
”
姜凌点头道:“是,这一点我也清楚。
即使是京都市公安局,数据库建设也还只是起步。
如果我们能够先人一步,引进最新的技术水平,做出点成绩,搞出点示范效果,您想想……”
姜凌描述的美丽蓝图成功让钟局心动了。
钟局沉吟片刻之后,哈哈一笑:“小姜,你到底是从京都回来的,这眼光!完全是从战略层面来考虑问题啊。
这样,我来争取市里、省里的经费支持,你呢,负责筹备咱们局里的数据中心,你来当这个中心的主任!”
被局长委以重任,姜凌当仁不让,抬头挺胸,声音响亮:“是!”
钟局拿着姜凌的报告舍不得放下,冲她抬了抬下巴:“给你三天假,先和画像小组那几个聚一聚吧。
你在公安大学读书这三年,李振良他们成长很快啊。
哦,对了,还有你那个师兄,洛云琛,他现在调到省厅去了,咱们市里的刑侦画像由苏心婉和庄建柏这两个人在负责,他们两个经常提到你,你也和他俩碰个头吧。
”
姜凌读研这三年,与老朋友并没有断了联系,当然知道洛云琛这几年在湘省混得风生水起,经常外出培训,已经成为湘省刑侦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