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权限(1/3)
存进银行的钱不翼而飞,立刻引发巨大恐慌,在晏城爆发开来。
短短一周,市局□□室和刑侦支队的电话就没停过。
“王警官,我要报案!我存在城南支行的钱,莫名其妙转到城北支行一个不认识的人户头上了,可是我根本不知道啊……”
“赵队长,我老伴的退休工资存折,上个月还有一千二,今天去银行一查,竟然全都没了!存折一直在家里抽屉,根本没有人动过,怎么钱就没有了呢?你们一定要为我们作主哇!”
“同志!我是开小卖部的,钱不多,可那也是血汗钱啊!银行工作人员说是在东郊的银行柜台取的现,可我那天根本没出过门!”
受害者身份各异,既有守着杂货铺的小老板、头发花白的退休教师,也有纺织厂的女工。
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账户里数额不大,几百到几千块不等,在本人毫不知情、存折妥善保管的情况下,被“合规”地转账或取现了,操作地点遍布晏城各个角落,甚至跨市进行。
银行内部自查的头更大了。
每一笔操作,电子日志都清晰地记录着来自某个具体的业务终端号,时间、操作类型“符合流程”。
可追到那个终端前,当班的柜员要么一脸茫然地发誓没办过,要么那个终端当时根本就在维护之中。
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组建专案组,由钟局亲自挂帅,经侦队全体成员参与,姜凌的心理画像小组也被征集进了专案组。
钟局面色凝重,把厚厚一摞报案材料拍在桌上:“都看到了?这不是个案!这是有组织、有预谋、利用银行系统漏洞进行的连环盗窃,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影响很严重。
局党委决定,成立7.16系列金融盗窃案专案组,我任组长,经侦赵铁柱任副组长。
”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同志们,这是一起新型高科技犯罪,涉及到我们都不了解的计算机领域。
但不管怎么难,都必须把这藏在银行系统里的‘鬼’给揪出来!”
压力,像山一样压了下来。
专案组临时办公室里,经侦大队技术骨干李斌已经熬夜熬了几宿。
几台笨重的显示器闪烁着幽幽绿光,屏幕上滚动的不是清晰的数据,而是密密麻麻的银行后台原始日志和晦涩的终端指令代码。
打印机嘶嘶作响,吐出的纸张铺满了半张会议桌。
李斌连续几天没有洗澡洗头,头发油腻、眼袋深重。
他带着两个同样疲惫不堪的年轻经侦队员,正试图从这数据的汪洋大海里找出些线索。
“查!再查A07终端昨天下午两点到三点的所有操作日志!”李斌的声音嘶哑,带着压抑的烦躁。
“老李……系统报错,权限不够。
”一个队员嗫嚅着。
“那就去找银行信息部,让他们开放权限,还在这里磨蹭什么?”李斌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烟灰缸跳了一下,烟灰洒了一片。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小张,你那边,西郊支行B02终端前天晚上九点那个‘维护时段登录’,查到登录源没有?”
“查了IP段,是银行内部维护网的一个通用网关地址,指向性太模糊了,而且那个时段,维护组那边说没人用那个网关。
”小张的声音透着无力。
挫败感像冰冷的潮水,一波波冲击着李斌,他感觉自己像个拿着原始工具在原始森林里追踪隐形人的猎人。
明明系统记录显示“鬼”就在那里,操作也做了,可等他气喘吁吁跑到跟前,终端要么空无一人,要么操作员一脸无辜。
银行的技术人员来了几波,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日志显示流程正常”、“系统没被入侵”、“可能是内部权限管理问题”。
内部?内部查了一圈,没发现明显有问题的员工,难道真是有鬼?
“抓鬼……他妈的抓鬼!”李斌狠狠掐灭烟头,油腻的头发耷拉在额前,镜片后的眼神充满了血丝和一种近乎绝望的迷茫。
他引以为傲的查账本事、流程分析,在这堆看似合规却导向荒谬结果的电子数据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与李斌办公室的焦灼混乱不同,心理画像小组办公室的气氛沉静而专注。
墙上贴着大幅的晏城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着已发案的银行网点位置和受害者居住地。
另一面墙上,则贴着受害者信息、作案时间线、操作模式分析。
姜凌站在白板前,手中的马克笔发出沙沙的轻响。
她刚刚完成了对最新五名受害者的深度访谈。
姜凌的声音清晰平稳:“我们先来做受害者分析。
身份包括小业主、退休教师、普通职工……社会关系无交叉,互不认识。
共同点一,中老年人为主。
共同点二,账户活动规律性强,退休工资固定日期入账,小店主定期存款,职工工资日消费。
共同点三,经侧面了解,他们设置的银行密码普遍非常简单,如生日、连续数字、电话号码后几位。
这是那个年代普遍现象,也表现出他们对高科技犯罪的毫无认知。
”
随着她的话语,李振良在白板上写下关键词:易预测、弱密码、低警觉。
“操作模式分析,”姜凌换了一支红笔,在时间线和地图上圈画,“第一,小额、分散,单笔金额几百到数千,绝不触碰大额监控红线,分散于不同网点操作,降低单点风险。
第二,时间窗口精准:集中在工作日下午三至四点、晚上维护时段、甚至周末的非高峰时间。
第三,路径清晰:多笔小额赃款汇入同一个叫孙明的账户,再通过异地ATM快速取现。
第四、手法稳定熟练,从我们发现的第一起张春华案到现在,模式高度一致,无明显试错期。
”
马克笔在白板上重重一顿,姜凌转身,目光扫过三位组员:“接下来,我们可以对案犯进行初步分析。
”
“案犯对银行柜台业务流程极其熟悉。
他精准知道什么时候操作员容易分神、什么时候后台管理松懈、维护时段如何利用。
这绝非外部人员短期踩点能掌握。
”
“他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或知识,能理解银行系统内部指令流转、权限认证的基本逻辑,知道操作记录会留下什么,能规避什么。
但未必是什么顶尖黑客。
他的手法更偏向于利用规则和管理漏洞,而非直接暴力入侵或编写高难度病毒。
”
“他利用了银行内部管理的混乱土壤,比如权限划分模糊、操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