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终章(3/3)
,“你的腿伤得怎么样?伤到动脉没有?疼不疼?”
她快速蹲下身,想用手去按住那不断冒血的伤口,却发现自己的双手在颤抖,根本使不上力气。
梁九善看到她不管不顾地冲过来,眼中的冰冷和锐利瞬间消融,似春风拂面般温柔:“凌姐,我没事,只是皮肉伤,没伤到要害,别担心。
”
这时,待命的医护人员已经提着担架和急救箱飞奔了过来。
警察们正在高效地清理现场,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有人用白布盖住了屠建雄那张残留着狰狞表情的脸,另几人则将彻底瘫软、失魂落魄的钱大荣塞进了警车。
那辆摩托车的骑手,后来查明是屠建雄花了一点钱雇来的一个完全不知情、只是以为来壮声势的小混混,也早已被控制住,吓得瑟瑟发抖。
学府路很快被警方完全封锁隔离,但这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围捕行动,已然尘埃落定,宣告结束。
姜凌看着医护人员熟练地用剪刀剪开梁九善的裤管,用消毒液清洗那道皮肉翻卷、深可见骨的可怕伤口,看着鲜血被迅速止住,听着医生冷静地确认“万幸没有伤到主要动脉和筋骨,但伤口很深,需要立刻回医院进行清创缝合,注射破伤风和抗生素”时,她一直高高悬在嗓子眼、几乎要跳出来的心,才终于慢慢地、重重地落回了原处。
一股巨大的、劫后余生般的虚脱感和无力感席卷而来,让她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不得不伸手扶住旁边的警车才能稳住身体。
在白布盖上屠建雄之前,她看到了!
她看到了屠建雄的脸。
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他的犯罪档案。
档案编号:YC-CR-0007-MTJ
保密等级:绝密
姓名:屠建雄
外号:疯狗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8年4月17日
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X
户籍地址:晏城市西区解放路137号
最后已知住址:无固定住所,流窜于晏城市各废弃建筑、城乡结合部
婚姻状况:未婚
教育程度:小学肄业
职业:无业
体貌特征:身高185cm,体重约90kg,体型高大壮硕,肌肉发达,肤色黝黑。
面部特征:方脸,浓眉,三角眼,目光凶狠,左眉骨至太阳穴有一道长约5cm的陈旧性刀疤,鼻梁歪斜(多次斗殴所致)
其他特征:双臂有大量陈旧疤痕及纹身,右手缺一根小指,系第二次入狱期间斗殴所致。
1983年,15岁,因故意伤害罪(重伤)入少管所3年。
起因与人口角,用砖块猛击对方头部。
1988年,20岁,因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8年。
手段残忍,使用钢管殴打受害人致残。
1997年,29岁,因在狱中严重斗殴,致同监犯人重伤,加刑2年。
1998年6月,刑满释放。
屠建雄为高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伴随严重的暴力倾向与虐待狂特质,缺乏共情能力,漠视生命与社会规范,没有亲朋好友,独来独往。
于1998年6月释放后,并未有任何悔改迹象,反而变本加厉。
其于狱中接触大量境外暴力、犯罪题材影像资料,并产生模仿崇拜心理。
自1999年9月起,在晏城市及周边地区制造了一系列针对无辜路人的恶性杀人案件,总共六起,手段极其残忍,且具有明显的模仿性与炫耀性。
最终,于2000年12月,在他犯第七起案件时,警方及时赶到,将其击毙。
但在此次追捕过程中,警方牺牲两人。
当这份罪犯档案浮现脑海时,姜凌这才真正清晰地感觉到,这场持续多日、像噩梦般缠绕着她、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的连环危机,终于彻底结束了。
如果不是有了钱大荣这个变数,如果不是有姜凌及时发现线索,屠建雄这个独行恶魔将杀害六名无辜群众,以及……两名警察。
预防犯罪,是对的!
至少,她救下了三名群众、两名警察。
虽然不会有人因此而嘉奖自己,但姜凌此刻一直以来的自我怀疑全部消散,剩下的是庆幸、是坚毅、是欣慰。
梁九善被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准备送往医院做进一步处理和缝合。
在上救护车前,他努力抬起头,在纷乱的人群中寻找姜凌的身影,看到她苍白着脸站在警车旁,对着屠建雄的尸体发呆。
梁九善冲她缓缓伸出手,轻唤道:“凌姐。
”
姜凌回过神来,走到救护车旁,紧紧握住梁九善的手,指尖有些冰凉:“安心养病。
”
梁九善反手用力回握住她冰冷的手指,仿佛要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他一些力量和温暖:“嗯,等我。
”
警灯无声地旋转闪烁,红蓝光芒交替映照着学府路上这片纷乱却有序的收尾现场,映照着每个人脸上不同的表情——凝重、放松、疲惫、警惕。
姜凌独自站在路边,晚风吹拂着她散落的发丝,带来一丝凉意。
李秋芸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瓶拧开了盖子的矿泉水,语气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以及难以掩饰的惊叹:“总算结束了,姜主任。
刚才真是……太险了。
屠建雄太狡猾,利用了环境和佯动。
万幸狙击手反应神速。
梁九善的反应和规避也真是够快,不然……”
姜凌接过水,机械地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划过干涩的喉咙,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
她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的夜晚空气,点了点头,目光却有些飘远,望向了远处沉沉的、依旧笼罩着城市的夜空,语气复杂却坚定:“嗯,结束了。
”
这一夜,晏城警方以零误伤、仅一人轻伤的极小代价,成功击毙极端危险、背负多条人命的悍匪屠建雄,抓获连环杀人案主要嫌疑人钱大荣,轰动一时、引发社会恐慌的系列模仿杀人案宣告彻底侦破。
消息传出,大快人心。
姜凌的心中除了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责任感。
案件的侦破,只是终结了眼前的危机,就像是扑灭了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
但这场大火是如何烧起来的?那些滋生罪恶的黑暗温床是否依然存在?钱大荣从一个不良少年一步步滑向深渊,家庭、学校、社会……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她的预警系统可以捕捉数据异常,但能捕捉到人心深处悄然滋生的恶念吗?
她想起前世档案室里那些堆积如山的卷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段悲剧的人生。
重生归来,姜凌凭借先知和努力,阻止了很多悲剧的发生。
预防胜于治疗。
但预防犯罪这条路,远比姜凌想象的要艰难、复杂得多。
预防犯罪,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更需要深入研究犯罪的社会根源、人性的复杂,要家庭、教育、社区、法律体系等多方面长期而协同的努力。
今夜,她可以暂时卸下重担,为眼前的胜利而感到一丝欣慰。
但姜凌知道,作为一个立志于守护这座城市安宁的警察,她的工作还远未结束。
未来的路,依旧漫长而坎坷。
经历了这一切的洗礼,她内心的信念不仅没有动摇,反而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坚定——即使罪恶无法根除,即使预防之路遍布荆棘,追寻光明与正义、守护生命与和平的脚步,也永不应停歇,永不能放弃。
时间来到10月。
恰逢国庆五十周年,晏城市的大街小巷早已被浓重的喜庆氛围包裹。
主干道两旁路灯杆上悬挂的崭新国旗迎风招展,沿街商铺橱窗贴满了庆祝标语,广场上巨大的“欢度国庆”花坛色彩缤纷。
入夜后,霓虹闪烁,勾勒出城市崭新的轮廓,街上行人如织,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安宁的笑意。
经历了节前那场令人心惊胆战的连环杀人案风波后,这份久违的、坚实的祥和之气显得愈发珍贵。
在这片祥和之中,市局刑侦支队与技术数据中心迎来了一件喜事:梁九善伤愈归队了。
他腿上的伤疤尚未完全褪去,但步伐已然稳健,一身笔挺的警服取代了往日西装,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眉宇间褪去了商界精英的锐利,多了几分沉毅与责任。
数据中心的办公室里早已是一片欢腾。
李振良率先大笑着上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真是好样的!这下咱们队如虎添翼了。
”
刘浩然递上一杯热茶,镜片后的眼睛笑成了缝:“欢迎回家,九善,以后技术难题可就指着你了。
”
周伟则忙着把洗好的水果塞到他手里,憨厚的脸上满是喜悦:“就是就是,回来了好,咱们数据分析和现场抓捕这下能完美结合了。
”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梁九善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了窗边的姜凌身上。
她微笑着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眼神柔和。
梁九善缓步走到她身边,与她一同望向窗外。
窗外,是沐浴在金色夕阳下、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晏城。
车水马龙,秩序井然,孩童的嬉笑声隐约可闻。
他们并肩而立,沉默却默契十足,仿佛能感受到彼此心中同样的信念与坚守。
姜凌转过头来,正对上梁九善望过来的目光。
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
过去的重重险阻与未来的漫漫征途,在这一刻,化为了并肩同行的无声誓言。
而他们的脚步并未止于晏城。
他们的理想,如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2000年,因预警系统成功实践及系列大案中的卓越表现,姜凌及其核心团队,包括李振良、刘浩然、周伟、梁九善,都被调往省公安厅,牵头创建省厅预防犯罪分析中心,将晏城经验向全省推广,构建覆盖更广、反应更快的犯罪预警网络。
2010年,姜凌团队凭借其构建的跨区域犯罪预测模型,成功预警并协助破获一起特大跨省流窜犯罪系列案,立功受奖,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旋即,团队核心骨干奉命调入公安部,姜凌出任新组建的预防犯罪处首任处长,梁九善等人成为处内中坚力量。
自此,预防犯罪的理念与技术以公安部为核心,深度整合全国数据资源,与各省市数据中心紧密联动,将无形的安全网辐射至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
他们不再仅仅是追凶者,更是未雨绸缪的守护者,致力于将罪恶扼杀于萌芽,守护这得来不易的世间太平。
祈望万里江山,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