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3)
了,怎么还真指挥
起来了。
”
幕僚好言相劝,“咱要是自己能解决,也就不上山请匪了。
”
“郡守拿你当唯一的守城主力,你要不办,郡守当真要走投无路了。
”
主将听到这个,有些不忍心。
但身上还是沾着点傲气,“和匪贼共谋……”
“行了,”幕僚催促着,“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赶紧去办。
”
主将眉头紧锁,装腔作势地拿了片刻的乔。
还是不得不领命下去,“若是此番,陇安当真因此失守,我跟那位夫人没完。
”
他撂下这么句话,拿着军令下去分派任务。
主将指派一部分军卫前去江陵,按照之前记录的信息准备接应陇安百姓。
另一部分驻守军卫就前去挨家挨户地通知迁离江陵的事情。
陇安对代州的城门仍旧紧闭着。
城中街巷上启程赶路的人逐渐变多,军卫串联成线,引导着街上的百姓前去江陵避难。
除此之外,就是宗承带着车马,在大街小巷里穿梭,熟悉地势和地形。
耳后别着一枚炭笔,车马里面带了不少兄弟。
但是他衣着和寻常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没有人注意到异常。
甚至还有些百姓见他往城中走,招呼着他,“你还进去啊,我们现在都要走了。
”
宗承听着就笑了起来,“回家拿东西,一会儿我也走。
”
那百姓点头放下心来离开陇安。
宗承停下来,展开手中舆图,取下耳后的炭笔,标记上城中点位。
他抬手示意,马车后面立马有人跳下来蹲守。
等宗承离开后不久。
前来送东西的匪兵就赶到点位。
将百姓门口堆放的杂草布带,全部换成了火药。
就这么装做粮草大大咧咧地摆在门口,再去下一个地方。
郡守将虞绾音他们送到门口,他在门口站了一会儿。
刚巧一户人家赶着牛车从门前驶过,车上行李过多,又因为他们赶路过急而掉落下来。
郡守与他们支会一声,便折返回去帮忙。
那户人家看到前来之人,稍显惶恐,推脱两回之后也承下来郡守的协助。
戎肆叫她先回去,“我去巡个城。
”
他说完,吹了个马哨,很快他的那匹马不知道从哪里赶了过来。
稳稳地停在了他面前。
很有灵性的认主举动。
虞绾音好奇地看了一会儿。
只看到戎肆干脆利落地上马离开。
最后剩下她自己站在府邸门口。
回去是坐不住的,虞绾音干脆跟随郡守一道帮衬着来往百姓避难。
邻近傍晚时分城内依然灯火通明。
迁离陇安之后的行路灯盏被尽数熄灭。
为避免打草惊蛇,城外众人悄无声息地离开。
即便如此,陇安城中不可避免地有些无法搬离之人,郡守将其一起安排在地宫之中。
短暂的应对有可能到来的战事。
这会儿城墙上能更加直观地看清楚这城内城外的境况。
晚风飘散着些许烟尘气息,虞绾音站在城墙上,不用千里镜也能看到天边满是血红明光。
在远处映照出层层叠叠的光晕。
那是足够规模的兵营篝火堆叠而出的火光。
不见兵马,但见战火。
不知道什么时候火势就会席卷而来,将整座城市淹没。
陇安城外安排的空营层层叠叠地排布着,城墙上郡守和官兵看着两相对比的光景。
对面毕竟是真刀真枪,到底还是空营让人心虚。
虞绾音出声,“把咱们的灯火也点上。
”
主将有些纳罕,“没有人也要点灯?”
虞绾音肯定道,“点。
”
主将迟疑着多看了虞绾音两眼,随后还是将命令安排下去,“这位夫人真是看热闹不闲事大。
”
“本就物资紧缺,还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
副将挨个营帐点灯,“真能有用吗?”
“都是假把式,能有什么用。
”主将掀起营中篝火,生旺火势。
城外营帐灯火一层一层排布开来,将陇安城墙照彻如白昼。
附近的难民被遣散离开。
众人看着这般光景议论纷纷,“这是当真找到援兵了?”
“看这样子,援兵不在少数,兵马够多啊。
”
“该不会是朝廷定都云京之后,开始遣兵支援了吧。
”
难民一时间都激动万分,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喜讯。
人群中几个乔装的男人越听脸色越黑。
他们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人起身,凑到人群里,“他们才刚定都,就能来支援了?这么快?”
“兴许是后备军呢,晏州的仗打了这么久,他们总不能一点防备也没有。
”
难民自然还是希望陇安能守住,守住了他们就不用在逃了。
他们七嘴八舌地一说,越说越起劲,“瞧着这架势,是不是能有个五万援兵?”
几个代州男人面面相觑。
遣了两个悄无声息地起身,送消息回去。
虞绾音在城墙上站了一会儿,看着灯火渐渐蔓延开。
眼前光线比远处火光更为明艳。
四周明亮如白昼。
初秋凉风拂面,将她鬓边碎发吹开些许。
一旁陪同的服侍女婢出声提醒,“夫人,时候不早了,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
虞绾音答应着,随她下了城墙。
虞绾音一面走,一面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城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送消息吗?”
女婢思索片刻,“驿站早早就关门了,不过还有些镖局的人可以送信。
”
“但是战事在即,他们未必会有人在这里。
”
“夫人要是想,可以去看看。
镖局毕竟都是江湖上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送战火信的自然也有,就是要碰运气,看能不能遇到。
”
虞绾音了然地点点头。
“那城中镖局的位置,你带我看看。
”
女婢不知虞绾音是想做什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