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3)
望着慈眉善目的太后皇帝一时间没说话。
在正式提出这个问题前,皇帝想过很多,他想过太后、太后背后的秦家,还有和秦家有关系的那些朝臣会是阻碍,皇帝甚至想过,若是这些人强行反对他会如何做。
皇帝想过种种情况,暗自做过种种决定,但唯独没想过太后会以退为进。
太后主动开口以皇帝孝心为重让其生母入京,足够通情达理也足够有情有义,但太后这一退,这一示弱,便显得皇帝太过咄咄逼人。
那些支持他的朝臣也会无话可说,太后本来是正正经经的太后,如果先皇没有选他入京,那随便换一个人前来,说不定都会以‘继嗣’身份入京。
偏偏选了皇帝,皇帝已经成年,已经有子嗣,更有自己的想法。
东华门前,皇帝立而不入,不只是身份之争,也是阁臣和帝王权利之争。
若当时他退一步,内阁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凌驾于他之上,后来因太后之意,内阁退让。
说到底,他登基前所走的路也是一场权利之争。
想到这些,皇帝心情复杂,他望着太后声音略轻:“多谢太后成全。
”
太后挥了挥手,神色有些感伤,她语气也略带几分哀伤:“我和先皇没有自己的孩子,也没享受过天伦之乐,但我能理解皇上思念父母的心情。
只是如今朝堂之上大臣因此事争吵不休天下皆知,一些流言蜚语少不得传到我这儿,后宫不得干政,但我想再这么争吵下去,于国无利于民无益。
说到底不过是一场家事,皇上有心尽孝,岂可阻拦。
”
皇帝听了这话,脸色微微发热。
他想,当年若先皇选中的皇位继承人不是他,又或者选一个年龄小点好控制的皇室子孙,肯定不如他这么难搞。
也许在刚踏入京城,礼部拿出登极仪注时,那些人就会妥协。
想要得到高位,做出妥协也无可厚非,他可能是例外。
从太后宫里走出来,皇帝并未直接坐龙舆离开,而是慢慢走着,然后他在一颗梧桐树前停下脚步。
树影斑驳,阳光从枝叶的罅隙间洒落,像是碎金一般落在人的脸上。
微风拂过,树叶随风摇曳,光影也随之摇摆、晃动,仿佛在同望着它的人打招呼。
皇帝站在树下,抬头望着那一片片光斑,神色有些恍惚。
春日的阳光轻柔又温暖,但仍旧带着一丝刺眼,让他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皇帝也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或者什么都想看,或者根本没想看什么。
片刻,像是被春日刺得有点受不住了,皇帝迈开步子离开,脚下的光影随着他的步伐不断变换,他没有回头,也没有犹豫。
太后又一次的退让,压制住了朝堂上所有声音。
支持皇帝生母入京的官员和不支持皇帝生母入京的官员大部分都没了声音,当然也有一些守旧之臣,痛哭感慨朝廷礼法已废。
但如论如何,皇帝生母入京已成定局。
甭管那些官员心里怎么想,太后退让的消息传到永芷宫时,秦贵妃明显愣住了。
萧宴宁在心底哀叹一声,然后掰着手指头算皇帝生母,也就是他亲祖母入宫的时间。
太子妃的人选是宣州府卫的指挥佥事张知舟的嫡长女,卫指挥佥事正四品,职位不算高也不算低。
别看张知舟的官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