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辗转重庆(2)(1/3)
他立即复电:遵台命,候车。
诚。
当晚,丁信诚和父母说:“我去成都会朋友,这几天内有汽车来接,我留个成都的电报挂号,如果有罗苡的消息,电报通知我。
”复电后的两天,就有人来丁家接丁小开去成都。
丁信诚与周治仁见面了。
不拘形迹的老朋友,久别相会,分外亲切。
两人握过了手。
周治仁说:“我看到你登在报纸上醒目的‘寻人广告’,才知道你到了重庆。
几年不见的老朋友有了消息,我立刻发电报。
请你来舍间,到成都观光。
今天看到你,我非常非常高兴。
”丁信诚说:“我接到老兄电报,他乡能够见到故知,劫难幸生,也特别高兴,即刻复电。
谢谢你派车接我。
”
席间,周治仁问丁小开离开《申星报》后的情况。
丁信诚简要的讲了一通。
谈到张英、黄斌的死、二人心情沉重。
周治仁听完说:“你不愧是一个以实际行动爱国的不畏牺牲的爱国者,不是口头空喊救国躲在安全地带的‘热血分子’,不是‘沙龙’革命家,只说不做。
你太太失去音讯,我相信是暂时的,你通过寻访,一定会有下落。
”
各人饮了一口酒,信诚转问周治仁近况。
大周自嘲地说:“讲起来,不好意思,你是独子,还志愿从军,效命沙场。
而我,依据政府法令,大学生免服兵役,我弟弟小周已血溅疆场。
死于日本人的炮口下,我不能坐地观望国家沦亡,我响应爱国献金,将上海的公司卖了,拿一部分钱捐助救济难胞,就往内地四川迁移。
到了四川,比上海安全些,但仍是日军侵略的目的地。
”
周治德的死,对丁信诚来说,真是一大打击。
他听完周治仁的这一番话,自己瘫软了下来,手中的茶杯落地,成了碎片。
他问周治仁道:“小周是怎么死的?”周治仁接着说:“小周是空军,为了保卫祖国,难免不死。
他是在一次空战中,阻击敌机,捐躯蓝天的。
他死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他像著名的空军抗日阵亡者高志航、刘粹刚、乐以琴等人一样,死得壮烈。
小周是中华好儿郎,他在世的时候,来到重庆,就打电报给我,我请假赶到重庆,同他夫妻见了面。
后来,他阵亡的坏消息是姚小姐电报通知我的,我又赶到重庆去安慰她。
她把领了小周的抚恤金,托我营运,她就靠这笔钱生活。
她年纪不大,虽然生了孩子,还是很漂亮。
本来可以再结婚,我听人说,是有人劝她再嫁,也曾经有人自动为她介绍过两个上海人暴发户给她,但是,姚小姐对我说:小周为国牺牲,我不能对不起他,我情愿守寡,立志带好小囡。
当初我嫁空军军人,就有了意料之中的不幸打算。
这个老婆,硬是要得,工人家庭出身的人,真有志气,有情义。
”
三天后,周治仁和丁信诚吃过晚餐,在客厅闲谈。
周治仁问:“你回重庆,有啥子打算?”信诚说:“我离开家父母,有好几年,这次在重庆团聚,准备在家住一段时间,乐聚天伦。
家严是搞土木工程的,在重庆还是搞老本行,我学化学,对土建是外行,家严要我帮他在公司搞搞管理事务,我对于这个对抗战没有明显直接有益的工作,不感兴趣。
”周治仁说:“如果你愿意,凭你老兄所学,我们合作,搞个对抗战直接有益的化工工厂,你有啥想法?”信诚说:“想法倒是有了。
”
“那就好,请你谈谈。
”“我想办个酒精厂。
现在大后方,汽油奇缺,军用还不足。
民用汽车,有的改装用木炭,有的用酒精代替,动力酒精,供不应求,是现在市面上重要的缺门商品。
”信诚说。
“我的小汽车,就用的是国家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配给的酒精,交通是战争和国计民生的命脉。
大后方运输,现在主要靠公路,生产动力酒精,那真是件大好事。
信诚兄,你不应该当军人,应该用技术为国家出力,起的作用会大得多。
如果你早几年来重庆,我们的厂早就办成了。
事不宜迟,说办就办。
资本呒没问题,筹备的事,就请老兄费心。
”周治仁说毕,丁信诚接着说:“朋友归朋友,办事归办事,兴办企业,不管大小,投资人应该仔细研究,大家商量。
智者千虑,难免不失,闻道于众,必有所得。
慎于始,则善于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