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行军(1/3)
这个问题并没有让他纠结太久。
是与否对他而言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他寻找原主的家人只是为了履行责任,减少因果,可不是为了所谓的亲情。
如果戏志才不是顾彦,真正的顾彦另有其人,那他就跋山涉水,用尽一切办法找到真正的顾彦。
可如果戏志才就是顾彦,昨晚的一切只是一场精湛的表演……
顾至看向无名指下方,那条早已断裂的亲情线。
——那就尊重他的选择,愿他求仁得仁。
用完朝食,顾至拿着那卷从曹操营帐顺来的《穆天子传》,逐字逐句阅读。
两千多字的文言文,丝滑地流入大脑,又丝滑地流出。
“……”
某某时间,穆王做了什么,某某时间,穆王又做了什么。
无外乎征战、宴会、巡猎、祭祀。
分明刚起了床,顾至却已经困了,一边展开竹简,一边打着哈欠。
显然他做错了选择,这不是一本适合打发时间的书。
想起昨晚荀彧的“邀请”,顾至将竹简卷好,放到一旁,简单地拾掇外袍,打算到荀君子那蹭点书看。
刚走出营帐,就瞧见树下靠着一个人。
那人套着青色道袍,深沉的颜色看起来格外眼熟。
……自然是眼熟的,这件衣服的主人昨天还对着他横眉冷目,左一句“我们与郎君素不相识”,右一句“不需要旁人的指教”。
顾至别开目光,假装自己没看见,迈步往另一个方向走。
“哎——”树下那人却在这时候抬起了头,一眼瞧见了扬长而去的顾至。
他忍不住喊了一声,见顾至越走越快,他赶紧追了过去,在对方旁侧打转:
“顾小郎君,真是抱歉,昨日只是一场误会……”
“‘原来你就是顾大郎的阿弟,我们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不是亲朋不聚头’。
”
顾至面无表情地接口,硬生生地抢了葛玄的台词。
被抢了话头,忘了自己想说什么的葛玄:……
半晌,他迟疑地问:“何谓‘大水冲了龙王庙’?”
顾至没有帮他解惑,停下脚步,看向跟着他一起停下的葛玄:
“你有何事?”
葛玄好似没有发觉顾至的冷淡,袍袖并起,郑重作揖:
“昨日误会了郎君,对郎君口出恶言,特来向郎君赔罪。
”
“不必。
”顾至甚至不愿多说一个字,三两步绕过葛玄。
“顾小郎君——”
顾至短暂性失了聪。
葛玄追也不是,走也不是,踌躇了许久,最终还是跑上前。
“是我言语有失,冲撞了小郎君,这是我的赔礼。
”
顾至脚步一转,往另一边走。
眼见顾至丝毫没有搭理他的打算,葛玄眸光闪烁,三两步向前,去探顾至的脉搏。
从旁观者的角度,倒是像极了因为急切而想将人拉住的模样。
在指尖碰触到对方手腕的前一刻,顾至向左侧迈了半步,恰巧避开了葛玄的手。
一道白练似的光芒闪过,等葛玄回神,一柄短匕抵在他的喉口,刀风吹断了一缕鬓发。
“在曹营,我虽然不能随便杀你,”顾至抬起匕首,在葛玄鬓角比划了一番,“但却可以将你剃成地中海——剃成半秃。
”
葛玄:。
“前面秃成一个瓢的道士,我还没有见过,你要不要见一见?”
葛玄……葛玄不敢吱声,手脚僵成冰雕,一动不动。
顾至收回匕首,刀锋入鞘,一转身,就瞧见棠树下的荀彧。
威胁人的画面被看了个正着,顾至没有任何的窘困,径直来到荀彧的面前。
“想起荀君昨日的借书之言,在下心心念念,厚颜来讨。
”
荀彧没有对顾至方才的行为表示质疑,更没有询问他与葛玄的恩怨。
他像是选择性地忽略了刚才那一幕,只莞尔而笑:
“顾郎何须与我客气。
我正准备将书卷送到顾郎的屋中,没想到在这儿遇上了。
顾郎若有闲暇,不若到我那挑一挑?”
不远处,被人遗忘的葛玄站在原地,看着顾至十分“好说话”地随着荀彧离开,不由目瞪口呆。
事实上,荀彧与顾至的谈话全然没有葛玄所想的那般平和。
“彧方才之所言,乃是诳语。
”
荀彧坦坦荡荡地说出实情,又磊磊落落地表达歉意,
“今日之遇,并非巧合,而是有意。
”
“与那二人有关?”
一句无端的询问,驱散了荀彧眸中的迟疑。
“正是。
我与志才相识多年,见他病魔缠身,实在心内如焚烧。
若顾郎与志才有旧交……”
顾至大约能猜到荀彧想说什么,可他不认为自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