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追问(2/3)
鲜少关注起居之事,久而久之,他竟未能察觉到不妥,也不曾意识到自己的疏漏。
他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不在意外物,并不代表顾至不需要这些。
“我这些年攒下的工钱与俸禄都在房中,明日带给阿漻。
阿漻若有需要的物什,尽可买来。
”
顾至可并不想拿走戏志才的小金库,他无奈道:
“阿兄,我如今在主公帐下任职,领着月俸,哪有缺钱的理。
何况我确实也不缺什么……”
像玉扳指,剑璏之类的东西,他不是买不起——虽然可能买不起质量特别好的,但怎么也不会缺——不过是当时没有想到,也没有在意罢了。
兄长本来就家境贫寒,生活拮据,难得赚一点钱,怎么也要留着给以后的小家庭用,哪能用在他的身上。
“若是哪天我吃不起饭,我就到主公家啃米仓。
主公家大业大,总归养得起我们。
”
顾至玩笑般地说着,说完了才发现这句话好像不全是玩笑。
他当初在夏侯惇面前束手就擒,除了因为“顾彦”的线索就在曹营,在曹操身边等着,就绝不会错过“顾彦”的消息;另一个原因,就是为自己找一个免费的饭票。
牢饭也是饭,他一个没钱没粮,不会生火煮饭的干饭人,可不得给自己找个长期饭票?
顾至本意只是想缓解气氛,让戏志才打消念头。
然而,不知为何,在听了他的玩笑话后,戏志才不仅没有会心一笑,反而看起来……有些消沉?
“阿兄?”
“我无事。
”戏志才放缓了声,捏着玉簪的手稍稍收紧,又怕将簪子捏碎,立时松开,
“你去找文若吧,我在房中等他。
”
顾至望着戏志才略显苍白的面容,迟疑了许久,还是将盘桓已久的疑问倒出:
“自从阿兄随主公出征,一同平定兖州,阿兄好似……鲜少再被徐州之事牵动?”
去年冬季,戏志才曾一度起了与陶谦、笮融玉石俱焚的心思,甚至不惜以身入局,引起曹操的怀疑。
即使后来被他与荀彧制止,彼此敞开了心怀,一提到徐州的那两人,戏志才便忍不住深切的恨意。
如今,半年未见,戏志才看起来愈加冷静,也愈加平和。
然而,曾经读过原著的顾至总觉得这份平和只是假象。
原著中,“大反派”“顾彦”彻底黑化后,就是这么一副平和清醒,毫无波澜的模样。
一旦原著中出现“平和”“安然”之类的用词,读者们就会在段评中疯狂盖楼——“大BOSS又要开始放大了,快跑。
”
“无论是商议结盟之事,还是在袁营劝袁绍退兵,阿兄都冷静得像是一个看客……”
但,顾至曾经见过戏志才几近失控的模样,要说戏志才真的放下仇怨,不再因为陶、笮二人而衔恨,他怎么也不会信,
“阿兄可是瞒着我们,又做了什么?”
“……”
立场瞬时颠倒。
之前还连着追问顾至的戏志才,此刻变成了被问询的对象。
“……此事,待你与文若的事告一段落,我们再议。
”
“我与文若的事?”顾至愈发觉得不对劲,“阿兄,我与文若究竟何事做的不妥,不仅引来你的盘问,还要被阿兄取走玉簪,找文若过来追究?”
“阿漻并无‘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