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诱饵(2/3)
最大的威胁。
曹操的大军日夜兼行,花了十多天,终于抵达柳城附近。
虽然在计划的时间内抵达目的地,但曹操没有贸然进攻。
他将军队驻扎在平冈,先是派斥候查探地形,又找了一个并州出身的将领,让他伪装成商户的模样,到城内打探消息。
派出两队斥候后,他自个儿也没闲着,召集了主要将领与谋士,聚在一起开会。
司马懿也在被召集的人员名单内。
因为吸取了先前的教训,他不再用木讷少言作为自己的保护色,而是在不更改初始印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表现得中规中矩。
他不想让曹操觉得他敷衍,因此得罪曹操,同时,他也不想表现得太过出头,招了旁人的眼。
这中间的度被司马懿掌控得极好,却也让他疲累不堪。
在攒动密集的人影中,司马懿悄无声息地将目光转到顾至身上。
在排除了一些错误的可能性后,他已初步确认,曹操忽然召他当谋士并不是因为心血来潮,也不是因为司马朗和曹丕的缘故,大概率是这个顾至。
这个认知让司马懿更为不解。
他把自己过去的经历与人际关系挖了八百遍,也没找到能与顾至交汇的地方。
他找不到自己被顾至举荐的理由。
得不出的答案始终如阴影一般盘旋在他的头顶,让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寝。
直到两次会议后,司马懿向军中的主簿旁敲侧击,意外得知顾至曾教曹丕练剑,一教就是多年,算是曹丕的半个老师,他才恍然。
这个叫顾至的幕僚,应是为了替二公子曹丕经营人脉,刚好让他倒霉地凑上。
找到了能说通的理由,司马懿不再焦灼,对顾至的警惕亦放下了些许。
但他的心中仍然抱着疑虑,总在暗处打量顾至的行止,要将他的一言一行看透。
连着观察了好几天,司马懿始终没法确定顾至的脾性与弱点,倒是莫名其妙地接收到荀侍中的打量。
司马懿只当自己的视线引来了这个敏锐之人的怀疑,并未多想。
为了避免被当成另有所图的细作,他只得暂时收敛,继续在军帐中担当可有可无的透明人。
顾至并不在意司马懿的苦思冥想,也不在意他的忌惮与猜测。
当听到荀彧让他小心此人,顾至连声应下,转头就把司马懿塞进了诱敌的那支队伍里。
对于这个提议,曹操委婉地表示忧虑:
“司马仲达心思极重,脾性不明。
孤不知他接近老二有何图谋,诱敌之计事关重大,孤只担心……”
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他怕司马懿使坏。
不得不说,曹操对司马懿的初始印象极差。
哪怕司马懿藏得再好,已接近“知天命”的年纪,眼光毒辣的曹操还是从他眼底偶尔露出的冷光中察觉到些许异常。
和原著中一样,他觉得此人有狼顾之相,不可轻信。
顾至知晓曹操的疑虑,没有说什么“此人善隐忍,不会在这次战役中意气用事”之类的话,不答反问。
“当年,我与主公初识,亦是脾性不定,目的不明,主公为何没有将我赶走?”
哪怕曹操已经猜到这话是为了给司马懿的事做铺垫,他还是被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