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对弈(1/3)
荀悦所担心的这点,何尝不是他一直以来的忧虑?
“一人为独,渺小如草芥,而天下洪流滔滔,势不可挡。
”
荀悦慨然而叹,
“以蚍蜉之力,如何能抵御洪流?”
可偏偏有一些远志之士,为了夙愿逆流而上,为了不随波逐流,宁可被洪流吞噬。
“蚍蜉与独木的确无法抵御滔滔洪流,”
顾至倏然抬眼,眸中透着锐意,
“但若是合千万人之力,用经过百炼的铁器,铸造一艘可以容纳千人,万人的大船,便可乘风破浪。
”
“世间当真有这样的巨舸?”
荀悦低声嗫嗫,像是自问,又像是在茫茫云烟中寻找一个渺茫未知的答案。
能供千万人乘坐的巨舟,唯有古籍上记载的楼船。
可即便是先秦的余皇楼船,也只适合江流之间的水战,无法抵御海面上的滔天巨浪。
“能抵御巨涛的楼船,我从未见过。
”
无论是载着千百人渡过惊涛的巨舟,还是载着万千黎民渡过灾患的治世之器,都只存在于世人的想象当中,从未真正地化作现实。
“商人不见吴楚,不识劲弩;秦人不见张衡,不识地动。
”
顾至缓缓答道。
如果他没有在现代社会生存过,他也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可在遥远的未来,一千八百多年后的现代,人们不仅拥有能抵御风暴的巨轮,还能上天入海,不再日日为了饥饿与自然灾害而担惊受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
纵使短时间内无法达成所愿,总会有长庚启明之时。
”
荀悦若有所感,一语不发。
“文若曾与我说,他愿与志同道合之人并肩,‘以炳烛之火,照亮渊薮’。
”
顾至将他与荀彧在冀州时的谈话简单转述,最终铿然开口。
“……烛火终将燃尽,而松乔可绵延千载。
若一人之力有限,那就集千万人之力;若十年难以达成愿景,那就奋争百年,千年。
”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希望永远不会灭绝。
而他……在经历那么多次失败的尝试后,也一定,一定能改变荀彧的结局。
荀悦面上的怆痛终于散去了一些。
他舒展神容,似要回复,忽然间,他抬起衣袖,掩着口剧烈地咳嗽起来。
这阵咳嗽来得太急,也太过剧烈,迟迟未能停下。
顾至听着荀悦几乎要将肺部咳出的声音,担忧询问:
“荀侍郎莫非身子不适?可要找医工来?”
“老毛病了,无碍。
”
荀悦又咳了几声,忍耐着停下,
“在下失了仪礼,还请顾郎勿怪。
”
顾至忽的想起,在原著中,早在曹操称公之前,荀悦就已经去世。
如果荀悦不曾病故,他一定会在所有悲剧开始前,尽自己的所能,为荀彧解开心结。
如今的曹操已经动了称公的心思,那么荀悦……
顾至正容危坐,神色肃穆:
“即使是纤芥之疾,也该慎重对待,及时找医工治疗。
”
他望着荀悦因为剧烈咳嗽而白皙如纸的面色,倒了一杯清水,递到他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