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昏礼(上)(1/3)
至今为止,被他谨慎影响的人物,各自走向了与原著不同的轨道,暂时没有出现翻车的迹象。
他不能保证自己的抉择万无一失。
但经过多年以来的暗中部署与不计其数的尝试,他至少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对翻覆“结局”这件事有了更多的把握。
回到家后,顾至向荀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们二人自当“从心所欲”,不必在意世俗的束缚。
可在从心所欲的同时,亦不该执着地冲破世俗划分的界限。
“圣人道,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谓的‘不逾矩’,并非是画地为牢,任自己被绳墨所拘,而是如鱼在水,不入干涸之田。
”
“从心所欲”是为了让自己过得舒适,“不逾矩”也是同样的目的。
大张旗鼓地打破规则,那便是主动招惹麻烦。
既然是招惹麻烦,又怎么能“从心所欲”?
“正如主公所言,勿‘贪虚名而惹实祸’。
文若与我的情谊,天知地知。
我二人当定下终生,但这终生之事,无需让不相干的人知道。
只需告知亲友,邀请亲近之人赴宴,由亲友、天地共见。
”
无需多言,荀彧便读懂了他的言下之意。
荀彧明白顾至的选择发自真心,更明白这番选择是为了荀家所虑。
他低叹一声,伸手抚过顾至的面颊:
“一切尽如阿漻所言。
”
因着顾至与荀彧二人都是男子,未有先制,昏礼便由两家磋商,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修改。
顾至这方由戏志才出面,荀家则由与荀彧的几个兄长安排。
先是筹备阶段。
经过修改,第一日,先由双方“家长”各自找尊者当说客,到对方家中请礼。
待双方分别同意后,各自的“家长”携双雁登门请礼,此为“纳采”。
纳采过后,便是问名。
双方互通书信,询问彼此的姓名,生辰。
问名过后,开始纳吉,即挑选吉日。
接下来的纳征、请期,都由两家共同商定。
顾至与荀彧在许都的住宅本就相邻,中间那面墙上被顾至开了扇门,等屋舍重新安排,修葺完毕,约定的昏期也已步步迫近。
当天,两人都穿着玄端,省去乘车、接迎的步骤,站在院内。
“雁呢?雁在哪?”
郭嘉作为双方共同的贵宾,在院中忙碌走动,
“新人当手执鸿雁,以此为礼。
旁的都可以省,这等吉利的瑞兆可不能省。
”
炳烛同样忙得头晕目眩,听到这话,他急急忙忙地冲进庖房,从木笼里揪出两只活蹦乱飞的大雁,一边被肥硕的翅膀拍脸,一边跌跌撞撞地跑回院子。
“雁来了!谁来搭把手?”
“仔细着些,千万别把雁弄伤了。
”郭嘉正想接过大雁,突然想起旁的事,在院子一角的木箧中来回翻找,取出两条红绸。
“快,你二人赶紧将雁的腿脚绑上。
”
郭嘉分别将两条细窄的绸缎塞在顾至与荀彧的手里,见两人站在原地,愣着不动,郭嘉先将顾至扯到炳烛面前,又回去攘了荀彧一把。
顾至觉得自己仿佛在云层中走,对眼前这番热闹景象感到恍惚。
他慢半拍地想起郭嘉的话,连忙将红绸推向大雁的所在。
怎料炳烛抓来的这两只大雁过于活跃,一左一右狂烈地拍动翅膀,不仅将炳烛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