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更(3/3)
官员均在内阁等裴越,见他终于露面,都松了一口气。
裴越跨过文昭殿的正殿,对着一屋子同僚,先是环施一礼,随后道,“越来晚了,让诸位受罪。
”没人接摊子谁也不敢离开,现如今有人担起担子,大家伙也好各归各位。
王显先问,“陛下那边怎么说?”
别看王显是首辅,就因着他外孙是恒王,每每在关键时刻皇帝反而将他撇开,至于次辅崔尚书,这是位有名的和事佬,事事不粘锅,只守着吏部一亩三分地,平日能不担担子就不担担子,余下这位兵部尚书康老爷子,是个极为板正的人,刚正不阿,不过政务能力差了些,只能管着兵部并都督府那一档子事。
而裴越不同,年轻,好驾驭,资历上是差些,但能耐出众,可不就是最好的挑梁人选。
大家伙都看得出来皇帝便是拿裴越做王显接班人的。
皇帝这人,玩弄权术是把好手,惯用制衡驭下,但中枢这套班子他却搭得极为妥当,这几位阁老,个个都是务实之臣,平日也不参与党争,他很清楚,只要中枢班子稳得住,大晋朝堂就稳得住。
比起其他衙门官员倾轧,内阁的几位官员反而明明白白,清清朗朗。
皇帝重用裴越,王显等人丝毫不觉眼红,反是盼着裴越能将事情捋清。
“陛下的意思是叫我查案,至于旁的一切照旧,阁老们勿忧,该歇着便去歇着,该当值当值,越这厢得去一趟都察院,赶紧张罗人手查案。
”
大家不好多问,放他去忙。
裴越立即来到都察院,寻到都察院首座谢礼,又招来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等人,先把查案的章程定下,各部抽调三名主办官员,十五名协办官员,由裴越亲自挂帅,彻查宝物被盗一案。
有人负责去东厂和北镇抚司审问疑犯,有人带着仵作去验尸,还有人负责清查昨夜人员入宫名录,一应事务安排下去,已到夜里亥时四刻了,裴越不慌不忙,照旧安寝。
到翌日先把内阁和户部诸务料理完毕,问起案情进展。
经过一夜一日的盘查,已经算有些眉目了。
大理寺少卿查到了一个疑点,“裴大人,下官今日去了一趟琼华岛,查验过所有刺客尸身并所用兵刃,下官发现他们清一色用的是我大晋军中的兵刃,裴大人你不觉得奇怪吗,这些兵刃哪里来的,又是怎么被捎进琼华岛的?”
裴越眉峰一动,“你的意思是,有军中之人参与其中。
”
大理寺少卿颔首,“我看大差不差,昨夜当值的禁卫军也该细细盘问一遍,可这些人都是陛下的亲兵,平日骄横惯了,若叫过来盘问,恐不会配合。
”
“你先别忙活盘问禁卫军。
”裴越抬手安抚他,细细思量片刻道,“贸然查问,不仅打草惊蛇,恐遭来怨恨,你不如抓着兵刃这条线所查下去,揪出源头,抓到证据,届时撕开一道口子,他们想赖都不好赖了。
”
大理寺卿深以为然,坐在一旁提笔写笔记,“我来盘盘,若是查兵刃,该要查哪些衙门,京畿各驻军衙门武器调度档案要查,武库进出档案要查,再有就……大理寺少卿突然啧了一声,点了点脑门道,“对了,还有个军器监!”
裴越一听军器监,心里忽然突了一下。
军器监副监陈泉可正是裴家姻亲。
军器监副监管军器出货,确实有嫌疑。
“查,一并查清楚!”
裴越连着两日没回府,只每日从沈奇处问一问明怡的动静,得知明怡这几日皆在府上,便放心,“这段时日京城不太平,叫夫人尽量少外出。
”
沈奇替他摆膳,“小的会帮您把话带给少夫人。
”
其实不用裴越交待,这几日明怡也不敢出门。
青禾告诉她眼下全城戒严,所有出入城门的人员均要细查,哪怕是车厢都要被翻个遍,就连两座使臣居住的使馆都被控制了,禁止出入,显然是在找双枪莲花。
明怡吩咐青禾,“双枪莲花收好,四方馆那边暂且不宜动手。
”
真与十八罗汉打起来,消息怎么都瞒不住,届时全乱了套,救爹爹当然要紧,却也不能坏了查案之大局,还得从长计议。
琼华岛一夜,她已下了饵,就等着裴越帮她钓出一条大鱼。
待案子掀开冰山一角,动摇朝廷对李襄叛国一案的论断,方有营救爹爹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