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替我拖住你表舅!(1/3)
除夕将至,整座京城张灯结彩,正阳门大街两侧换上了赫红赫红的新灯笼,薄薄的一层细雪覆在其上,给京都添了几分年味,每年除夕,京城最热闹的地儿便在这条大街。
正阳门大街是整座京城最宽的街道,从皇城正南门正阳门一直延伸至整个都城的正南门永定门,宽到足足可以同时驾驭十辆马车,平日这条大街守卫森严,正中的御道是不许驰车的,只在御道两侧各隔出一条街道供人来往,若是要横过这条大街,也得在特定的路口依照侍卫的指示方可通行,但每有盛大节日,这条规矩便可免了,所有藩篱撤走,整个大街熙熙攘攘,任人奔走。
而这条街道最为瞩目的要属盘楼。
何为盘楼,前身乃前朝的勤务楼,听闻当时的真宗皇帝在正阳门南面街东一块空地,平地起高楼,筑勤务楼,楼高达七丈,长廊相接,屋檐相衔,有龙盘虎踞之势,十分恢弘。
每年除夕,元宵,中秋等盛大节日,真宗皇帝便在此大宴群臣,与民同乐,民间为以示对皇帝的景仰和爱戴,趁着节日举行盛大的花车游行,取争奇斗艳之意,尽显盛世气派。
到了本朝,勤务楼改名为盘楼,稍加修缮,予以沿用。
盘楼之所以有名,也与其营造风格有关,逆于过往宫殿端庄肃穆之风,其设计装潢与民间酒楼相似,只是比起街市上的酒楼要更加繁复气派,七座高楼层层相接,簇拥正中最高那座楼邸,成合抱之势,远远望去有如巨龙猛虎盘踞在地,故名盘楼。
后在夹楼之间,本楼前方,砌了一宽阔的白玉石台,用以表演歌舞器乐,有一年皇帝贺寿,恰逢十五岁的李蔺昭回京庆功,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第一回与南靖王正面交锋而未落败,由此声名鹊起,以至于京城许多武将慕其风采,当台挑擂,李蔺昭便是在这里使了一招千江月影,技惊四座。
李蔺昭战死后,皇帝为了祭奠他,将盘楼前这座玉台改名为“昭台”,后来全大晋的乐师舞者均以登昭台为荣。
今年的除夕夜宴,依然在盘楼举行。
原先花车表演是自发的,多源于各地乐坊舞楼之类,后来为了迎合皇帝喜好,演变成由各省的布政使司打造有本省特色的花车,以供皇帝巡视,故而每年各省均提前派遣官员携本地有名的技师进京,提前准备花车事宜,皇帝观看完花车表演,还得挑个头筹,予以赏赐。
今年不同于往年的是,北齐和北燕使者也凑这个热闹,均献上一辆花车,以彰显本国风貌。
因许了花车游行,四方馆的戒备不如往日森严,给了少许通行的名额。
四方馆在二十六那日得到敕令后,便紧锣密鼓准备花车,不过三日功夫便打造出一条游船模样的花车,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将人藏在花车里,与恒王做交涉。
阿尔纳此人看似狂傲,行事却极为谨慎,摸不准这一趟行程里会不会有陷阱,为了稳妥起见,他与暗中前来接洽的使者提出一个要求:
“萧镇在狱中,他的承诺是否能兑现,本王很是怀疑,故而本王需要恒王殿下一副手令或一件信物,方可发车。
”
很显然阿尔纳是想挟持恒王入局,捏住恒王把柄,以防恒王当场毁诺,事后反咬,有了这副手令或信物,恒王便不敢轻易掀桌子。
使者很快将消息递给了江城,江城闻言大叫棘手。
这会子叫他折回去寻恒王讨要手令,保不准被轰出来,恒王什么身份地位,这种事他能亲自下场?铁定是底下人帮他奔走,给他背锅,回去讨要手令这条路显然行不通。
阿尔纳这头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两头为难怎么办?
江城想出一个法子,他毕竟侍奉恒王达八年之久,手中当然有恒王赏赐的物件,挑一样不为人知的宝贝送去四方馆,权当信物,如此既引得阿尔纳出车,促成交涉,也能瞒住恒王,至于后事……他是考虑不了那般多,事情到了如今的地步,不成功便成仁,除了豁出去,别无他法。
三年前,他帮着恒王对付七皇子时曾立下一功,七皇子那句自比李世民,便是他之手笔,恒王对他大加赞赏,私下赏了一块极品玉石给他,那是宫廷贡玉,小小一方有如凝脂,无论油性色度皆是上上佳,是圣上赏赐恒王的宝贝,恒王转赏予他,他一直视若珍宝,没舍得用。
今日便只能将之交予阿尔纳。
使者带着这方小印来到四方馆,阿尔纳一看这东西便知不是凡品,底下更有御赐的纹样,便放心了,约定交易地点后,阿尔纳放人离开。
除夕当日,阿尔纳和乌週善二人由锦衣卫护送前往盘楼与宴,而北燕其余使臣与些许侍卫均随花车前往,四方馆距离盘楼并不远,只因正阳门前的街道被封锁,花车必须绕行方能抵达盘楼。
旁家的花车早早出车上街游行,以期占据有利位置,好叫皇帝能领略花车风光,博得前三,获取封赏,可四方馆这辆花车却直到夜幕降临方启程。
青禾穿着一身利落的夜行劲衫,一直伏在暗处密切关注花车的动静,她目的是亲眼看到十八罗汉将李襄送入花车,一路尾随至预定地点,将人救出。
花车于除夕当日下午申时落成,酉时初刻,花车启动,由人缓缓推出四方馆,可从始至终,未见十八罗汉从驻守的四方亭挪开半步,而李侯也一直被关押在那个黑乎乎的铁皮箱子里不曾露面。
伏在檐下的青禾傻眼了。
阿尔纳这是什么意思?
青禾顾不上多想,当即跃出檐头,窜入后院,如轻羽般落地,神情戒备慢慢靠近庭院正中的四方亭。
这是一座四角翘檐亭,孤零零地矗立在院落东北角,四面饰以红漆雕窗,门牖紧闭,唯有左右用木仗支开一线窗,青禾透过那线窗看清亭内,八名罗汉一如往常团坐在那个铁皮黑箱之外,一百零百只蜡烛整齐排列在罗汉四周,这是十八罗汉赖以成名的幽冥火阵,等闲破不开。
每一名罗汉身穿袈裟,神情一如既往安详,阖着眉目静静打坐,对于外头的动静是置若罔闻。
明知有人盯梢,明知有人靠近,只要对方不动手,罗汉们便是眼都不睁,不予理会。
夜风阵阵,青禾负手握紧拳心,紧盯着八罗汉,大有催动银莲动手的冲动。
可青禾迟疑了,未经师父准许,贸然动手,恐后果难料。
眼下双枪莲花在她手,还发挥不到三成的功效,这比她独自动手好不了太多。
没有必胜的把握。
青禾是习武之人,深知高手对决一旦迟疑,便落了下风。
她气得一咬牙,转身腾地而起,遁入夜色中。
今日行动照旧聘请了一部分江湖帮手,自花车开启,这六人中的四人便尾随花车而去,其余二人盯梢四方馆,青禾吩咐这两人盯紧了,自个儿却是借着夜风飞快朝盘楼方向掠去。
她得尽快知会明怡这一变故。
酉时不到,明怡便伴着婆母荀氏与裴家其余女眷登楼入席,环顾一周,整座盘楼飞廊相接,灯火煌煌,门栏窗隔,皆饰以朱粉,繁复的藻井被灯盏映染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华彩,衬得整座楼宇如蓬莱仙宫。
各层皆摆满了席位,皇亲国戚并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坐主楼,女眷坐西楼,其余官员及各路人士坐东楼。
皇帝酉时初携四位嫔妃驾到,几位皇子与裴越等内阁辅臣陪坐在侧。
盘楼规矩不如宫宴严格,姑娘们随时可离席。
飞廊上的风实在太大,冻得人面颊通红,可姑娘们的热情丝毫不减,早早挤在阁楼南面最好的位置,目睹花车盛况。
立在盘楼,满城风光尽收眼底,正阳门外的街道如流光溢彩的灯河,能清晰地瞧见许多华灯璀璨的花车正朝这边涌来,无论大街小巷皆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人群如蚂蚁般在地上蠕动,四下山呼万拜,皆贺盛世年景。
明怡也挤在西面长廊一侧,一直注视着四方馆的方向,从她的角度,能看清四方馆大致的轮廓,她亲眼瞧见戌时初刻,四方馆使出一辆花车,这一趟花车将在附近小巷子里穿梭,直到折向一条东西向的横道,最后往西汇入宽阔的正阳门大街。
御道花车云集,禁卫军林立,不方便动手,小巷子里有锦衣卫随行也不好明目张胆行事,明怡断定,阿尔纳与恒王的人一定在东西向这条横道上接头,这里人潮如海,摩肩接踵,花车行驶缓慢,是动手的最佳时机。
人越多,场地越狭窄,越不适宜十八罗汉列阵,当然也不适合施展双枪莲花,但相较目前青禾还不熟练的情形下,这等局面,于她更有利。
以她和青禾的身手,更适合近战。
所以,动手的地点,明怡是满意的。
花车一出四方馆,明怡借口出恭离席,带着谢茹韵离开,二人穿过一条飞廊,从盘楼北面下楼,下来是一个景致秀丽的庭院,院子里假山点缀,花木葱茏,一条清流穿插其间,打石缝里泻出,发出淙淙悦耳之声。
从后角门出盘楼,越过层层侍卫,进入对街,拐入一条小巷子里,来到预先约定的一家酒楼,明怡将裙衫退给谢茹韵,露出一身夜行衣,交待她,“你就在这里给我打掩护,若我迟迟没回来,回头裴家问起,你就说我身子不适,先回府了。
”
谢茹韵抱着她的衣裳,连连点头,担心地看着她,“仪仪你可一定要小……
明怡换上一双更便于行走的布靴,打算吹灯跳窗,这时,一道熟悉的黑影从窗外窜进来,那人很快落地,掀开蒙面,露出一张干净清秀的面容。
“师父,不妙,阿尔纳的花车没捎带侯爷。
”
明怡系带的动作一顿,“什么意思?”
青禾急道,“十八罗汉和侯爷依然在四方馆后院的亭中。
”
明怡直起腰身,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回味过来,骂了一句,
“好个狡猾的阿尔纳!”
青禾见她如此,也急得要哭,咬牙道,“师父,要不咱们干脆动手,一不做二不休将人救出来。
”
明怡拧着眉头,一言未发。
因着预备半路截人,所有人手布置在东西横道附近,重新调来四方馆,那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