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二合一(1/3)
叶宁心里想着事情,就在人群外站了片刻。
最后还是尤利民眼睛尖,在回答大家问题的间隙中发现了她。
尤利民连忙站起身朝她招手道:“我还以为你这两天没空过来了,快坐。
”
叶宁在咨询购房情况的众人的注视下,坐到了尤利民面前:“情况怎么样?”
尤利民摇了摇头:“咨询的人不少,真正掏钱买的人却不多,这两天拢共就只卖出去了三套。
”
其实尤利民一开始就做好了这些房子要慢慢卖的准备,之前他还急着回本,这会儿深市的铺子开起来后,每天都有不少的收益,他心里就有底了。
但是心里知道是一回事儿,等事到临头了,这些房子真的买不出去了,他这心里还是很着急的。
而且现在是在外面,很多事情尤利民还不好说,眼下卖出去的那三套房子也就是说出去好听,其实那都是他半卖半送拿来做人情的,三套大户型的一楼,本来最值钱的房子,结果才让他收一万来块钱回来,连成本都没赚回来。
叶宁接过尤利民递来的冰镇汽水喝了一口后笑道:“那我今天就是给你送钱来的。
”
说完她从包里掏出七沓现金往桌上一放:“按照我们之前的说好的,一楼最大的户型。
”
尤利民眼睛一亮,连忙从桌子上装钥匙的木箱里找出钥匙取了两套递给了她:“早就给你留好了,三栋一楼东户,没有雅苑的阳台,但是每一栋的一楼后面都有空地,你要有需要回头自己圈起来。
”
怕叶宁找不到位置,尤利民还让郑老七带着她去认了门。
尤利民的这个居民楼条件比雅苑还是差远了,内墙外墙都没上涂料不说,屋里也只有简单的水泥地面,水管电线也没铺设,真就是纯纯的毛坯。
不过叶宁也能理解,毕竟现在镇上用电本来就紧张,尤利民想要把这十几栋居民楼都给拉上线路,也是挺有难度的。
这些事情叶卫明都能轻松搞定,叶宁也就没什么好挑拣的了,认完门后她就在郑老七的带领下去房管局办理了登记。
等着工作人员登记的时候,叶宁扭头和郑老七闲聊:“你们的房子登记上了吗?”
郑老七微微颔首:“除了老三,我们都登记了,兄弟们选的靠里面一点的八栋。
”
叶宁忍不住挑眉:“你们选的同一栋?”
郑老七知道叶宁意外的是什么,他们老大之前是说了,这些房子让他们随便挑,但是他笑着解释道:“我们老大这房子一楼和六楼的价格不一样,眼下就指着一楼多赚点钱呢,我们兄弟几个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把一楼留着卖钱好一些。
”
“正好兄弟们都想当邻居,我们就一起挑了八单元,一楼给了家里有老人的两个兄弟,我选的四楼。
”
叶宁不由得感叹道:“你们老大对你们大方,你们也仗义,这可能就是双向奔赴吧”
郑老七不太懂双向奔赴是什么意思,但也能理解个大概,他挠了挠头:“我们年轻力壮的,住几楼都一样。
”
尤利民一早就已经打点过各处的关系了,所以叶宁的房产证下来得很快,把房产证揣进包里后,她才想起自己的后备箱里还有给黄阿公和尤利民他们带的水果,顺路又载着郑老七回到了镇东。
也不知道是不是叶宁今天给开了个不错的头,她和郑老七回去的时候,尤利民正好带着一家人去看了房子回来。
叶宁刚停好车下来,就听到一家四口中的女主人扭头和身旁的人说道:“就一楼吧,回头弄点木料围个院子,晒点衣服咸菜什么的也方便。
”
男人点了点头:“行,都听你的。
”
见尤利民这里有正事,叶宁也没在这个档口去打扰,而是等在一旁看着这家人交了钱,买了房。
这个时期纵然有千万种不方便的地方,但有一件事情是很方便的,那就是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只卖现房,买家前□□钱,后脚就能登记过户拿到钥匙。
不过这就要辛苦郑老七了,刚带着叶宁办了登记,这马上又要带着新住户再跑一趟了。
这边尤利民总算是收到了一笔完整的房款,这脸上总算是有了几丝笑意。
叶宁这个时候又给他搬了三筐水果过来。
尤利民连忙上前帮忙:“这些是?”
叶宁指着脚边的几筐水果道:“榴莲嘛,上次说起,这次回来后我联系了一下朋友,他手里正好有现货,我就要了一些,这一筐的六个你回头给黄阿公带去的,这另外这一筐榴莲和一筐葡萄是我送给你的,嫂子和小雅不是也挺喜欢吃的吗,你也可以和老七他们分一分。
”
一共四箱榴莲,叶宁一下子就送出了三箱,剩下的那一箱她昨天中午自己就吃了一个,另一个晚上马玉书他们开了吃了,剩下的两个她早上带给周顺弟,可以说是正正好够分了。
尤利民闻言有些意外:“这么快?”
叶宁搪塞道:“运气好,我那朋友正好在山市,送这些水果过来没耽搁什么时间。
”
怕尤利民细究,叶宁又连忙转移话题:“正好我今天过来还有事情要找你商量,这里你要不让老齐他们看着,我们找个人少的地方细聊。
”
尤利民也没多想,扭头交代了一旁的老齐几句后,才跟着叶宁到了一旁:“什么事啊,还得挑人少的地方?”
叶宁也没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道:“还不是我厂里的存货,这不你让我找夜班的工人吗,现在两班倒着,那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现在我厂里的库房都快堆不下了,你回头找人给拉走吧。
”
“我昨天刚看过,两万多件存货,足够你那铺子买上一段时间了,等把库房里剩下的这点布料消耗完,我这边就得开始做秋冬款了。
”
原本叶宁还想着之前在她这里买旧衣裳的马大姐、汪先生回去后可能会给厂里打电话订货,结果回来后一问,发现根本没有外地的电话打过来。
这库房里的成衣十来天也存了不少,她这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