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坦白(方/叶线)(1/3)
窗外的雨没有停歇的迹象,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又顺着光滑的表面蜿蜒而下,将窗外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氤氲成一片模糊的光晕。
室内只开了几盏暖黄色的壁灯,光线柔和地铺陈开来,与窗外湿冷的夜色划出清晰的界限。
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水汽,混合着沐浴露残留的淡雅花香和一种更私密、更缠绵的暖融气息,像是被体温烘烤过的丝绸,细腻地包裹着肌肤。
霍一靠在床头,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梳理着方欣散落在她肩颈处的长发。
发丝微凉,带着刚吹干不久的蓬松柔软,蹭在皮肤上,引起细微的痒意。
方欣侧卧着,脸颊贴着她曲起的大腿,腰上松松地盖着丝被,呼吸平稳悠长,带着事后的慵懒与满足。
她们刚结束一场漫长而温存的情事。
在她身边,霍一总是更容易放松下来。
不同于北京那个总带着无形规整和肃穆的家,也不同于任何需要她绷紧神经、权衡身份的场合。
这里只有她和方欣,以及方欣为她营造出的这一方柔软、私密,甚至略带纵容的空间。
方欣的指尖正无意识地在她小腹上轻轻划着圈,带来一阵阵舒适的麻痒。
霍一低头,能看到她浓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小片阴影,鼻息温热地拂过自己的皮肤。
这种亲密无间的依偎,像温泉水,缓慢地渗透四肢百骸,填补着某些连她自己都未必清晰意识到的空洞。
青春期的迷恋固然惊心动魄,像一场持续的高烧,灼热、眩晕,让人沉溺其中,感知不到外界的冷暖。
但高烧退去后,留下的往往是更深的虚脱和狼藉。
对叶正源的仰望,早已在年复一年的自我审视与压抑中,化作一种混合着敬仰、渴望、自我厌恶与无力感的复杂情绪。
没有人会发自内心地喜欢痛苦,只是当痛苦成为习惯,甚至成为一种证明那份感情存在的方式时,人便不得不学会与之共处,甚至催眠自己,从中品咂出畸形的甜味。
她忽然想起很久以前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靠近她就等于靠近痛苦,远离她也就远离了幸福。
”
当时她想起叶正源。
如今,怀抱里是方欣温暖真实的躯体,呼吸间是她身上令人安心的气息。
幸福似乎变得具象可触,不再遥不可及,也不再必须与痛苦捆绑销售。
方欣给予她的情感教育,是后天的,文明的,充满了成年人体贴的试探与成熟的回应。
它远比青春期那段注定无法见光、被自我定义为“肮脏”的恋母情结来得体面,来得轻松,来得更像一段“正常”的、值得被祝福的关系。
即使,方欣的年纪也比她大了将近二十岁。
霍一抚摸着她光滑的背脊,方欣似有所觉,含糊地嘟囔了一声,更紧地贴向她,寻求着热源。
“冷吗?”霍一低声问,声音带着事后的微哑。
“唔…有点。
”方欣闭着眼,声音软糯,带着一点点撒娇的鼻音,“但是你身上很暖。
”
霍一拉高她腰间的丝被,将她包裹得更严实,方欣舒适地叹了口气。
“剧本修改得怎么样了?”方欣忽然问,眼睛依旧闭着,似乎只是随口找个话题,让这温存的氛围延续下去。
“还在磨第三集的那场重头戏,”霍一回答,指尖依旧缠绕着她的发丝,“台词总感觉差了点意思,不够有力。
”
“别太逼自己,”方欣睁开眼,仰头看她,眼神温柔,“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王导今天还跟我夸你,说你对人物心理把握得特别准。
”她指的是新剧的导演。
霍一扯了扯嘴角,算是回应。
王导的夸奖有多少是出于对她能力的认可,又有多少是出于对她背后身份的忌惮,她心知肚明。
但她懒得去分辨,也无所谓。
在这个圈子里,利用与被利用本是常态,只要最终能达成她想要的效果,过程并不重要。
她行事向来如此,高效,直接,近乎冷酷,这是叶正源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也是她保护自己的方式。
“对了,”方欣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北京那边……叶女士最近有联系你吗?你好像有阵子没回去了。
”
霍一抚摸她背部的手几不可察地停顿了半秒。
空气里那层温暖的黏腻似乎瞬间掺入了一丝凉意。
“嗯,前几天通过电话。
”她的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她忙,我也忙。
”
这是实情,但更是借口。
叶正源永远都很忙,但她若真想见霍一,总能抽出时间。
同样,霍一若是想回北京,也总能找到理由推开一切事务。
真正的原因是,她在拖延。
新剧开拍前的筹备、剧本需要反复打磨、甚至需要去外地采风寻找灵感……她为自己罗列了越来越多留在香港、或者前往除北京以外任何地方的理由。
那些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连她自己都快要相信了。
她只是在下意识地推迟那个必须返回北京、直面叶正源的时刻。
与方欣关系的渐入佳境,像一层温暖的缓冲垫,让她得以短暂地从与叶正源之间那种沉重、复杂、充满张力的关系中探出头来,喘一口气。
她贪恋这种轻松和“正常”,害怕一旦回到北京,回到叶正源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面前,眼下这来之不易的平静又会被打回原形。
若说谁是“应当”且“愿意”的爱人,霍一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方欣。
方欣代表着她试图构建的一种新的情感范式,健康、平等、充满世俗的温暖。
选择方欣,似乎就是选择了一种解脱,一种与过去那个纠结、痛苦、自我厌恶的自己的告别。
可是,真的能放弃叶正源吗?
这个念头一旦浮现,就像藤蔓一样迅速缠绕住心脏,带来一阵熟悉的窒息感。
并非出于资源或背景的考量。
尽管叶正源的身份曾经并且依旧是她巨大的庇护伞,但《昭夜行》的巨大成功,已经让她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和独立的资本。
她不再是那个必须依附于养母羽翼下的年轻女孩了。
而是因为……叶正源本身。
想到她,想到她或许也会因自己的疏远而感到失落——即使那种失落可能极其细微,细微到无人能察觉——霍一的心就像被针尖刺了一下,泛起细密的酸胀。
她无法忘记少女时代,叶正源在百忙之中抽出的、那些零碎却珍贵的陪伴时光。
可能是某个深夜回家时,放在厨房温着的一碗甜汤;可能是她生病时,叶正源虽然沉默却始终守在床边的身影;可能是她取得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时,叶正源眼中一闪而过的、几乎难以捕捉的赞许;也可能是无数次,在她感到迷茫或委屈时,叶正源那双冷静的眼睛看过来,无需言语,就自有一种让她安定下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