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尼加尔的尖塔(1/3)
弹腿高手的“绝户脚”
前面说过,雷道钧痴迷国术,学了些形意、太极的技击招式,最近,他又迷上了散手--如今称为“散打”。
江湖常言: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雷工程师这段时间的状态便是上述“常言”的前半截。
今年春节以来,他的业余时间大部分都耗费在与一些武术爱好者的友好切磋上,每个星期都有几场散打实战。
这种民间切磋的安全防范措施聊胜于无,鼻青眼肿是家常便饭,伤筋动骨也算不上新闻,老西门郎拳师开的伤科私人诊所经常要排队就诊。
还别说,看似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雷道钧的战绩还不错,这两个多月里,他经历了十多场切磋,一直保持不败,当然,轻伤难免,但相比对手,他的伤势算轻的。
不料四天前,他遇到了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无名新秀,姓名不详,人称“小癞痢”,可看他的头顶,不仅不“癞痢”,而且黑发浓密。
这人的特长是腿法出众,高鞭低扫左右开弓,速度奇快,力度惊人,攻击角度刁钻。
雷道钧与其交手一分钟不到,接连避开数记高鞭腿、转身后摆腿,手忙脚乱之际露出破绽,小腹挨了一腿,当场闷倒。
这个“小癞痢”管打还管治,随即施展气功推拿,一番活血过宫,雷道钧总算能勉强站起来走动了。
临走,“小癞痢”留下几颗药丸,说伤得不算重,服药两天,再静养三月即可恢复,还特别关照说不能以武林常用的气功活血方法自我治疗,否则容易出差错,到时别说三个月,有可能一辈子也甭想彻底痊愈。
郎老拳师告诉侦查员,“小癞痢”所言不虚,去年有人切磋时被他伤过,按其所嘱三个月后果然恢复正常;不过散手不敢玩了,听说改练中国式摔跤了,已经小有所成。
可雷道钧却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坚信自己从小习练的通,又经郎拳师的解释,终于弄明白这个船舶工道家气功对于治疗这种内伤应该有帮助,原理大同小异嘛!于是,请了病假缩在家里,又是打坐又是站桩。
不知是药丸作用还是打坐站桩的效应,头两天感觉还真不错,那种“闷痛”感迅速减轻。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吧,谁知大错已经铸成。
4月19日早上一觉醒来,雷道钧觉得神清气爽,似有技痒之感,便来了一套“十大形”(旧时沪上对形意拳的称谓)。
哪知,打完刚刚收势便觉不妙,前些天小腹被“小癞痢”踢着的位置,就像生成了一团淤血顽块似的,一动就剧痛,不动则闷痛。
他意识到不对劲,赶紧就医,叫了辆出租车直奔广慈医院。
那是沪上着名的西医院,不过那个年代,医院的科室分得不像现在这么细,体表没有外伤的,一律往内科送。
广慈医院原是法租界当局创办的,1953年时还有外籍医生坐诊,给雷道钧治疗的是内科外籍主任詹姆森博士。
雷道钧通晓英语,当下用英语作了一番病情陈述。
洋大夫让他去拍X光片,读片后皱眉思忖片刻,说阁下所谓的“淤血顽块”并不存在,表皮毛细血管也未见破裂后形成的青紫斑块,从医学角度来说,应该是神经受损了。
雷道钧请教预后,洋大夫神情严肃,缓缓摇头:“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