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伯乐(1/3)
离出太阳还得3个多小时,但小区并非有多黑。
在楼下停车场,王木多招呼着几个晚辈把那个金黄色狭长的纸壳棺材抬上灵车。
看着汽车两扇后门从中间合上,灵车缓缓启动,他一时恍惚了林静姥姥的模样,越是努力想,印象越是模糊。
凌晨3点多钟,在大冬天的大东北被称为鬼龇牙的时间,王木多戴着统一发放的白手套,感觉一双手被龇牙的鬼咬了一样。
哈了哈手,他拧着了汽车。
坐在旁边的林静说:“我帮你捂捂手啊。
”
王木多说:“不用,不至于。
”
人的一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王木多一边开车,一边思考着这样的问题。
而这样的问题,每一个在经历这种白事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思考。
但一般情况下,事情完了,也就又扔在脑后了。
上天赋予了人类忘记的能力,是好事。
殡仪馆馆长王木多很熟。
实际上像繁花镇这样的镇子,医院、学校、银行什么的,谁在哪儿、谁是谁,大家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王木多做主给林静姥姥选了个最大的告别厅,远远地坐在两侧贴墙沙发上的人,不仔细看都看不清脸。
金黄色的纸壳棺材,被放进大厅中央灵床上的实木玻璃罩棺木中,头朝外、脚朝里。
灰白色的正墙上方LED屏打着“沉痛悼念何妈妈”,两侧悬挂挽联:“美德常与乾坤在,英名永同天地存”,18寸镶框遗像挂在中间。
人们心照不宣地自然分工,把殡仪馆提供的花圈、花篮、供品等物件,按照规则各就其位。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整个告别厅被布置得庄严肃穆而又色彩斑斓。
与大城市不同,在繁花镇,亲人去世灵堂不设在家里,而是将遗体存放在殡仪馆一天一夜。
逝者家属及亲朋好友,都到殡仪馆来吊唁。
人们通过不同渠道得知消息,从四面八方赶来,向棺木鞠躬行礼并接受家属还礼后,观瞻一番灵堂设置,把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礼金塞给各自的对象,然后站着或坐下来抽支烟或喝口矿泉水,唏嘘着询问一下得的什么病、多大年纪等等,安慰一番最后送上一句节哀顺便,也就离开了。
至于向遗体告别仪式,要举行的--如逝者有头有脸或者是公职人员,次日早上人们根据具体时间再过来集体参加;不举行的--像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非公职人员,次日火化人殓后,在提前通知的饭店招待一下大家,也就算完事了。
林静姥姥属于后者,也就是说,这一整天,大家的任务除了接待前来吊唁的人、按时间段集体五次去指定地点“烧纸报庙”,晚上再隆重地进行“烧大纸”,基本就没什么事了。
实际上,这样的一天一夜,也是聚少离多的家人凑在一起,叙短聊长的一次聚会。
在殡仪馆食堂分批次吃完早饭回来,看着厅门前挂着的红灯笼,王木多跟林静小舅说,他就不守着了,昨晚刚有人报了个案。
小舅说:“你公务在身不用一直在这儿守着。
”
林静父母在一旁也表示同意,林静妈提示了一句王木多,是不是没告诉他的朋友,林静爸回怼说:“你可拉倒吧,他们现在管得多严啊,他可是领导干部。
”
王木多点头说:“谁也没告诉,晚上‘烧大纸’我提前过来。
”
像王筱兰报的这种案子,发自内心地说,放在以前王木多都能给她骂回去。
除非是陌生人,真正有恶意,没有哪一个是真正的猥亵,老百姓口中的耍流氓,多数都带有开玩笑的成分。
特别是在乡下农村,无论田间地头铲地种菜,还是院子里扒苞米喂猪,甚至是屋里炕上斗嘴,男女老少你掐我一把、我拧你一下,哪怕真就涉及敏感部位,大家也都打哈哈凑趣拉倒。
哪一个真急了眼,真翻了脸,当时尴尬一点儿,没过两天又忘脑袋后边去了。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
虽然在他们繁花镇,王木多尚未经手任何一起猥亵案件,但从各地警情通报和内部情况上,他越来越了解到,这种警情多了起来,而且大有上升势头。
猥亵这个词,挺火。
特别是在公共交通工县上,比如公共汽车、铁路列车。
据他一个当铁路警察的哥们儿说,因为火车卧铺车厢相对密闭、路途遥远,成了重灾区,连高铁车厢这种场合也时有旅客报猥亵案。
这引起了他们全国铁路公安的高度重视,正在持续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呢,“三打三防”什么的。
这样的大形势,王木多拎得清,情况变了,思维就得跟上。
所以,他对王筱兰这一个狠亵案的报警是上心的,虽然案情有点儿没头没脑,看起来很像扯里格儿楞。
王木多给马伯乐打电话,提示他猥亵的事。
马伯乐家在镇西头,离红河村那边近,让他直接去趟村里边,当面看看王筱兰到底是个啥情况。
如果无中生有,就地解决掉,警告她好自为之;如果情节属实,那就给她拉所里来,办立案。
马伯乐嘴里嚼着鸡蛋饼,呜呜噜噜地应着,说王筱兰刚刚还打电话催,让过去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木多一听这话,一股怒气腾地一下就上头了:“你说啥?王筱兰催咱们过去?”
“对呀,刚刚给我打的电话。
”能听出,鸡蛋饼是硬在马伯乐喉咙里挤下去的,“说是如果公安不管,她就往网上发了。
”
“你不去村里了。
”王木多带着气,“你也给她打电话,我在派出所等她。
跟她明说,要是敢往网上发,王木多让她在里边过年。
”
到了所里,王木多先打开电脑,然后脱便衣换警服。
这帮人在哪儿学的猥亵这个词儿呢?打开网页,各种往出跳弹窗,要么是烈焰红唇,要么就是挺胸撅腚。
以往他都是见怪不怪地逐一关掉就是了,这一次,他看着那左一个右一个让人脸红心跳的画面,感觉特别堵心。
猥亵类案件为什么多了起来?王木多是一个遇到打不开的锁就技痒的人,于是,他实在憋不住,动手总结了几条。
首先,选择报警的为什么会多了起来?这当然是主观意识的增强。
在以前,这种事儿俗称“被揩油”,或者叫“耍流氓”,当事人基本上都自认吃了苍蝇,躲开就是了,很少有为这事报警的。
随着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法治意识大大增强,懂得了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另外,报警的多了,这里边还有客观因素,能拿出证据了。
在以前,哪个女的被人“咸猪手”了,你就是当场抓住他的手脖,人家抵赖起来你也是没辙的:你说摸了就摸了?手印在哪里?而在当下,你说你没干坏事?调监控!另外,公安机关受理的此类案件中,受害者自行用手机把过程拍摄下来,证据得以留存的情况也是很多的。
其次,报警的多了,怎么说也是狠猥亵行为本身多了。
那么,猥亵这东西,为什么会多了起来?一方面,它跟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关。
饱暖思淫欲,人闲是非多,长途出行,男男女女触碰的机会多,蠢蠢欲动的也就多。
另外,不法分子、无耻之徒敢于伸出“咸猪手”,无论如何,受外来淫靡文化影响这一条是逃脱不了干系的。
再说,有一些猥亵的方式和手法,就是舶来品,什么叫文化人入侵?这不就是么?
以上的这些思考,王木多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也在他的本子上划拉了两三页,但也就扔那儿了,他没打算搞出一篇理论文章,更像是一股气不过的气。
这一次,当猥亵这个词从王筱兰这样一个女人的口中冒出,当他打开电脑被眼前一股脑的“擦边球”画面所冲击,对于猥亵这东西为什么多了起来的问题,王木多突然觉得又找到了另外的答案。
什么样的突发奇想呢?就是,狗流口水了,说明它面前有骨头或屎。
之前他分析了,触碰的机会多,是蠢蠢欲动的诱因之一,而另一个诱因,难道不正是网络平台上日益多起来的“擦边球”女选手吗?满网的劈腿撅脆,难道不是给了这部分男人一种“现在全世界的女人都开放了”的信号吗?这其实就是一种洗脑,洗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误判。
假如,孩子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蛇,都是温柔地跟人缠在一起,那他们见到真的蛇就会不假思索地直接用手去拿去摸。
一个道理。
王木多从打印机里抽出一张纸,抓起笔在上面写了“误导”“误判”四个字。
“这帮要流量不要脸的人,好女人都跟你们学坏了。
”王木多嘴里正咕哝着,听到敲门声响起。
马伯乐推门进来,都快走到王木多跟前了,王筱兰才从门口翩然闪进。
王筱兰步态轻盈,一袭雪白的过膝薄羽绒服大衣发出独有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暗红色的短发,雪白的圆脸,淡妆之下的五官轮廓有些羽化,所以,脖子以上的部分,看上去格外像一只剥掉一半皮的荔枝。
薄薄的嘴唇闭成一条线,若非脸上的肤色的确过白,都不太能体现出唇色来,也就是说,她的嘴唇几乎没什么血色。
鼻梁不高,但鼻头挺拔,显得有些俏皮或者倔强。
一对眼睛,似两池子互不相干的清水,平静而深不见底。
“她要撤案,我没同意。
”马伯乐回头看了眼王筱兰,指了指桌前的椅子,“你请坐。
这位就是王所长。
”
坐回办公桌后边的王木多瞄了一眼对面电脑桌上的电脑,示意马伯乐把网页关掉。
马伯乐心领神会,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