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2/3)
林思危说这叫c位。
庞建萍终于大胆地走出粮校,走到市中心最热闹的街头,看着李平被剃了光头,光头上还有丑陋的、新鲜的疤痕,他垂着头站在卡车上。
听说这一卡车人,都要送到大西北去改造,此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回晋陵。
这一刻,庞建萍抱住林思危哭了。
她的人生终于拨云见日。
法院判了离婚,李家从此与她再无瓜葛。
王婆婆听说女儿脱离苦海,倒是坐着公交车又走了好多路,来粮校看她。
但庞建萍也不打算再回阳川路,她告诉王婆婆,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以后要为建设良效厂而努力。
第168章转折
林家欢终于去看了病,不出所料,被确诊青少年抑郁症。
医生说,这是最近几年才被正式确认的病症,以前常常被家长认为是作死或者叛逆,能像林家欢这样主动就医的极少。
林家欢急着问能不能治好,会不会影响考大学,说她想上京城最好的大学。
其实心中还有一句,就是小淮哥上的那个大学。
医生的话给她吃了定心丸,说你只要能配合治疗,后续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学习。
不过医生也跟胡巧月说,这也需要你们家属给孩子营造一个有爱的环境,这样可以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关于这些,其实林思危都跟奶奶说过。
来自后世的人,对青少年抑郁症的认知,一定比这个年代的人深刻。
否则她们怎么会想着要把林家欢接到阳川路来呢?
医生开了药,嘱咐胡巧月一定要监督林家欢按时吃药,先吃两周,再来复查,看情况决定是否要换药或减量。
一听这意思是不用住院,只要在家吃药就好,胡巧月和林家欢都松了一口气。
虽说是部队医院,本地人来得少,但若住院的话,总是担心会节外生枝。
相比之下,在家监督吃药就安全很多。
毕竟林家欢还只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孩子,谁也不希望她因为病情被歧视。
正要走,医生又把胡巧月叫住,说让家属留一下。
“那……奶奶,我在门外等你。
”林家欢有些紧张,但还是听话地走了出去,并且带上了门。
医生看了看胡巧月,问:“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家族史啊?”
胡巧月一愣,下意识道:“没有啊,我家都好好的,没生过这个病。
”
医生点点头:“哦,那还是因为压力过大,其实生病的小孩不少的,一般人家都不重视,也挺耽误孩子。
家里人多关心,多带孩子出去玩玩,也要鼓励她结交一些同龄朋友。
”
胡巧月点头应了,向医生告辞。
等在外头的林家欢很是紧张,立刻问:“医生说什么?是不是有什么不能让我知道?”
胡巧月正要说,却猛然想起,她也只能确定自己家没人生过这个病,谁知道刘家有没有呢?
却是大意了。
不过,就算刘家有,自己眼下也问不到。
于是胡巧月安慰林家欢:“医生就是关照一些事,让我千万要监督你吃药。
说好些病人拿了药回去不吃,偷偷扔掉,耽误了治疗。
”
“哦,那我不会的。
”林家欢垂下眼帘,声音细细地道。
“嗯,奶奶相信你肯定不会的。
你是积极配合治疗的好孩子。
”
晚上林思危